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宿主的梦 > 第169章 听书也能搞出事来

第169章 听书也能搞出事来(2 / 2)

杨广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顿,滚烫的茶汤溅在手背上,他竟没觉出疼;始毕可汗放在桌沿的手瞬间攥紧,指节泛白。

两人几乎是同时抬眼,望向楼梯口。只见一个穿青衫的中年书生缓步上来,手里握着把折扇,扇面上题着 “菊香” 二字,身后跟着个拎着书箱的小童,正是邻桌说的 “菊香斋先生”。

书生刚在厅中说书台坐下,杨广和始毕就飞快地对视了一眼 —— 彼此眼里都藏着惊涛:一个惊的是自家帝王旧事被当众评说,一个疑的是两国战事怎么成了茶楼谈资。

直到这时,二人才不约而同地咽下口中的茶水,只是那原本清醇的茶香,此刻竟尝出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涩味。

“啪!”

清脆的醒木声猛地拍在说书台上,震得台边的茶盏都轻轻晃了晃,满厅的低语霎时静了下来。杨广和始毕同时哆嗦了一下。

菊香斋先生抬手理了理青衫衣襟,手中折扇 “唰” 地展开,露出扇面上题的 “说书论古” 四字。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股穿透人心的磁性,缓缓扫过满厅客人:“开讲之前,先替本书作者‘宿主先生’说句话 ——” “诸位可知‘演义’二字何解?”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醒木,“演义,演义,是借某段史事为骨,添些人情、增些波折,编出来的虚故事。它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是笔下生花的艺术,从来不是板上钉钉的史实。”

说到这儿,他特意加重了语气,目光在厅中扫过,像是在提醒什么:“所以今日说的故事,诸位听个热闹便好,可千万别拿着书中人、书中事,往自己或旁人身上套 —— 若真对号入座,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心意,也辜负了这盏茶的功夫。”

话音落,他将折扇 “啪” 地合拢,重新拿起醒木,在台上轻轻一磕:“闲话少叙,咱们这就开讲《隋唐演义》,今日要说的,正是那‘雁门城外风云起,天子临危思良将’的一段 ——”

醒木 “啪” 地脆响,把 “杨广城头落泪” 的桥段钉在了满厅寂静里 —— 菊香斋先生的声音裹着几分叹惋,慢悠悠绕进耳中:“那隋帝见突厥兵锋压城,箭雨擦着城砖乱飞,竟背过城垛去,袖口掩着面,指缝里漏出的呜咽,连城下兵卒都隐约听得见……”

“一派胡言!” 杨广猛地攥紧茶盏,指节把白瓷捏出了泛青的印子,滚烫的茶汤溅在手背上,他竟浑然不觉。帝王的体面在这一刻碎了大半,眼底翻着怒火,桌角的银筷被他扫得 “当啷” 落地 —— 他当年在雁门虽陷困局,却始终立在城头调度,何曾有过半分垂泪之态?这说书人竟敢编排帝王私事,简直是胆大包天!

“莫急莫急。” 始毕可汗的笑声先落下来,他慢悠悠端起自己的茶盏,指尖蹭过温热的杯壁,眼底藏着几分戏谑的温和,“先生开讲前不是说了?‘演义当不得真,莫要对号入座’。不过是编来解闷的段子,犯不着动气。” 话里的 “对号入座” 四字,他特意咬得轻软,偏生像根羽毛,挠得杨广的怒火又憋了回去。

杨广瞪了他一眼,却也没再发作 —— 方才始毕听突厥兵败时的沉脸,他还记在心里,此刻倒成了对方调侃的由头。 没等他缓过劲,说书声又翻了篇。这次轮到突厥:“…… 隋军用李世民的计策把旌旗插满山头,又放了几十只绑着‘援军至’的信鸽,大张旗鼓的进兵,突厥兵一看这阵仗,竟吓得丢了营帐就跑,连始毕可汗的鎏金佩刀都落在了乱草里,跑出去三里地才敢回头……”

“放肆!” 始毕可汗的眉峰竖了起来,眼底的怒意比杨广方才更烈 —— 他突厥铁骑何时这般怯懦?怎就成了 “丢刀逃窜”?这简直是辱没部落威名! 怒不可遏的就要站起身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