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英,此物价值几何?”
朱标回过神,紧握望远镜,对格物一道的认知已截然不同。
“并不昂贵。”
朱雄英环顾四周,语气平静。
“这只是光学应用之一。”
“早前大明典籍已有记载,玻璃炼制之法本就存在,透明之质可自行制成。”
“玻璃,形似水晶。”
“这些年来,西洋之人借此蒙骗,骗取大明百姓无数钱财。”
“而此物成本——”
“比瓷器更低。”
语毕,四下寂静。
人群一片哗然,脸上写满了惊愕与疑惑。
忽然有声音响起:“莫非是西洋人所说的那价值千金的水晶?”
朱雄英缓缓开口:“方才点燃火苗的镜片,名为凸透镜,中心厚而边缘薄。”
“另有一种,中心薄、两边厚,名为凹透镜。”
“这两种镜片,皆为光学中最基础的应用。”
他稍作停顿,语气转沉。
“物理之学,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理。”
“化学之学,则窥探肉眼难见的微细构造。”
“以这些镜片组合而成的器具,能看见凡眼无法察觉的细微生命。”
“此器,正是通向格物三大学问之一——生物之学的大门钥匙。”
“它名叫显微镜。”
朱雄英目光扫过众人脸庞。
他已看出,那些眼神中的迷茫正逐渐被好奇取代。
望远镜也好,显微镜也罢。
当镜片技艺发展到某一程度,这类发现便水到渠成。
更重要的是。
这两样器具,将带领大明百姓重新认识脚下这片土地与头顶这片天空。
唯有亲眼所见,方能打破旧念。
眼界开阔了,心也随之宽广。
当然。
今日现身于此,并非只为讲授光学之理。
真正目的,是要迈出桃园空间的界限。
他要在此刻,为这片土地种下未来的种子。
让所有人记住:这不只是奇技淫巧,而是通往新知的起点。
如此,今日格物院之立,才有真义。
想到此处,朱雄英环视四周,不再多看朱允炆、孔讷等人一眼。
自齐泰失语、连孔圣遗问都被解答之后,他们已无立足之地。
舞台之上,只剩一人执言。
“光学,不过是物理学中的一支。”
“另有力学、磁学、电学等诸多分支。”
“诸位可曾想过,先前所提之问——”
“为何抛向空中的东西总会落下?鸟儿能飞,人却不能腾空?”
众人面面相觑。
这些事,过去从不觉得有何特别。
可如今,在光学的启发之下,竟觉其中藏着巨大玄机。
原来寻常现象背后,竟有规律可循。
“答案在于力学。”朱雄英指向地面。
“世人常说天圆地方,但实则我们所居之地,并非平面,而是一个球体。”
“球体?”
这个词令众人茫然不解。
“只要细心观察,便可知晓——太阳东升西落,并非因金乌驾车。”
“而是外界有一巨大火球,持续燃烧,照亮半个世界。”
“我们的世界,始终在转动,从未停歇。”
朱雄英话音落下,周围百姓面面相觑,神色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