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造梦之术臻于化境,一切皆可另辟蹊径。
无需言语描述,不必逻辑推导,只需双目亲见,甚至——身临其境。
因此,朱雄英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
朱允熥眉头微皱,心中困惑,不明白兄长为何忽然提起“破晓”一词。
紧接着。
朱雄英抬手,猛然一挥。
天地之间骤然变幻。
苍穹如同被浓墨浸染,顷刻间陷入一片幽暗。
转瞬。
东方天际。
一轮巨大而明亮的红日缓缓升起,在黑暗中划开一道光明的裂口!!
那抹赤红。
几乎铺满了半片天空。
连云霞都被染成血色。
与此同时,朱允熥感到一股温热自皮肤渗入体内,仿佛被阳光轻轻包裹。
他眼神一震。
凝望着那自地平线跃出的朝阳。
在四周沉沉暮色的映衬下。
这轮红日显得格外庞大、夺目!
“再仔细看!”朱雄英的声音再度传来。
刹那。
景象又变。
那初升的太阳逐渐升高,天光由暗转明,晨曦漫洒大地。
可原本巨大的红日,竟渐渐显得小了。
光芒也愈发炽烈,灼人眼目。
“原来如此……”
朱允熥心头一颤,猛地回头,眼中尽是惊异。
“夜色未退,红日初现,所以它看起来极大!”
“待到天亮,阳光普照,反倒觉得它小了。”
他低声自语,仿佛触到了某种隐藏已久的真相。
心中的震撼层层叠起,如潮水般涌来。
“我所见的,并非真实大小。”
“而是……眼睛的错觉。”
听到这话。
朱雄英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赞许。
“正是。”
“人的双眼,并非总能如实反映万物。”
“而你方才所见——”
“其实是‘格物学’中最基础的一章。”
“名为:光学。”
“更确切地说,是其中一种现象。”
“叫作:光渗作用。”
格物学,亦称新学。
其内容浩瀚,即便说上数日也不尽其详。
如今。
借着“格物院”即将挂牌之机。
朱雄英有意借此契机,将一些日常可见却未曾深究的道理公之于众。
大明从不缺少聪慧之人,他们所缺的,往往只是一个突破口。
一面旗帜一旦竖起,自然会有无数才智之士追随而去,探求天地运行之理。
到那时,便无需一人独行引领。
此刻,面对朱允熥仍存的疑惑。
朱雄英一面思索着如何让这门学问真正“面世”。
一面继续说道:
“你先前提到露珠与水汽的影响。”
“并非全错,也算沾边。”
“两小儿辩日的问题,牵涉极广。”
“但最直接的答案,就藏在光本身的作用与能量之中。”
“破晓之时,四野皆暗,唯有一轮红日浮现地平线。”
“对比之下,它的光辉自然显得宏大无比。”
正午的天空,湛蓝而深远,没有一丝云彩遮挡。
太阳高悬,光芒四射,其周围的光晕与天幕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边界。
这正是清晨时太阳看似庞大、到了中午却显得较小的缘由。
这种现象,被称作“光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