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挖空心思也想得到一个琉璃花瓶。
就在这个时候,传出了皇上要将进献的琉璃放在拍卖行拍卖,拍卖所得款用于赈灾的慈善拍卖会。
这个词倒是新鲜的很。
听说拍卖的善款,会根据钱的多少依次排名,刻在功德碑上,供后人瞻仰。
拍卖分三次进行,空前盛大,每次100件物品,看着多,实际上不少小件,什么簪子,耳饰,琉璃手串。
雕刻的琉璃花牌,再就是一些花瓶摆件。三场拍卖会,不过300个物件卖了整整1500多万两,给皇帝高兴的,好几天合不拢嘴。
就连那些个来要钱的官员们,也难得看到陛下的好脸色。
接下来的半个月,对南园府最大的影响便是,那些难民的待遇好了起来,除了一日两顿粮食吃,还有了一天十文钱的工钱可以拿。
南园府成外新建了一个施粥棚,还搭建了简易的屋子,老弱的难民不至于饿死。
朝廷在用高价从其他地区买来了粮食,投入南园府内,高价粮食的劲头得到遏制,粮价稳定了下来。
甚至南园府的知府沈大人,已经让各里正开始在各村探查合适位置,准备安置难民。
而沈希希的工坊才只修好一半,沈大山带着他的那几个徒弟,在家开始了制作玻璃的探索工作。
有了书,经过反复的钻研,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玻璃制品。
就在这一天沈大人找到了沈家村。
沈希希招待了他,这一次沈大人是来送铁器批条的,整整给了一万多斤的铁胚,还送来了好几个铁匠。
“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沈希希摇头。
“再多就不是我能做的了主的了,需要送到京都去,由皇帝定夺。”
沈大人实话实说“方便的话,还请县主写个折子说明这些铁的用途,也好递给陛下看。”
关于这个沈希希考虑了一下,“沈大人请容我三天时间写好之后 ,我在派人送到府衙 。”
过去制造琉璃的工艺都是手工制造的,她制作这些器具便是能够方便以后得批量制造比起现代的工厂还是要相差许多的
若是不说清楚用途,这些铁的用处说不清楚,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接下来的几天沈希希整了一本厚厚的规划设计图纸一般的东西。
整个工坊的建设图片,各个区域的功能分区,每个区域需要的设备等等,一一做了介绍,并将每个分区的设备大小,需要用材多少,用途等一一标注。
甚至让小叔,将琉璃的简单制作过程都抄录了一遍。
看了这厚厚的一本东西,白大人皱眉:“这个东西若是传出去,要是被外族所得,怕是会惹来祸端。”
“白大人放心,外族人会做琉璃的也有,但是没有这些器具,做出来的东西没有这么精细,整整的图纸在我这里,这里画的只是轮廓,若是能看着一个轮廓就制造出来,那是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