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83章 凌晨四点的芝麻香

第83章 凌晨四点的芝麻香(2 / 2)

女人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她慌忙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零零散散的零钱,有一元的硬币,也有五角、一角的纸币。她把零钱倒在楼道的台阶上,蹲在地上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抬起头,声音带着点颤抖:“林医生,我这里只有五十五块钱,够买一根新管子吗?” 她的眼睛里满是焦虑,显然是怕钱不够,耽误了做早餐。

“我来吧,我在网上下单,让师傅送过来,很快的。” 林墨掏出手机,打开购物软件,找到附近的五金店,下单了一根新的输气管。等待师傅送管子的间隙,他的眼角瞥见 302 室布帘后的老太太正对着墙壁比划,手指在瓷砖上敲出 “笃笃笃” 的声音,像是在打某种暗号。女人看见这一幕,突然红了眼圈,声音带着点哽咽:“我妈以前是会计,最会算账了,账算得比谁都清楚,可自从中风后,连 1 加 1 等于几都算不清了……” 话还没说完,老太太突然伸手打翻了旁边的水杯,水洒了一地。女人赶紧走过去,拿起毛巾擦水,脸上却带着温柔的笑:“妈是想喝水了吧?别急,我给您倒杯温的,您不能喝凉的。”

林墨帮着女人换输气管时,需要先把布帘拉开一点,方便操作。布帘被扯落的瞬间,他看见里间的墙上贴满了泛黄的奖状,有 “市三好学生”“卫校技能大赛第一名”“优秀护士”,每张奖状上的名字都是同一个 ——“苏晓燕”,显然是女人的名字。最新的一张奖状是五年前的,边角被泪水泡得发皱,看得出来被反复抚摸过。

“我妈以前在菜市场摆摊卖菜,供我读的卫校。” 女人的声音在油烟里显得有些沙哑,她正用纸巾帮老太太擦嘴角的涎水,手顿了顿,继续说,“我妈总说‘丫头要当医生,不当摆摊的,摆摊太辛苦’,结果我刚毕业,她就中风了……” 她没说下去,但林墨看见布帘角落放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满了塑料瓶和易拉罐,每个瓶子都洗得干干净净,显然是老太太平时捡的,想帮家里减轻点负担。

老太太突然伸出没偏瘫的左手,紧紧抓住林墨的手腕,用力把他往自己的枕头底下拽。林墨的指尖触到一个硬邦邦的纸包,他疑惑地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零钱,最大面额是十块,最小的是一毛,纸币都被抚平叠得整整齐齐。他大致数了一下,刚好五十五块钱,和女人刚才数的钱数一模一样。“这是……” 林墨惊讶地看着老太太。

“这是我妈偷偷攒的钱。” 女人的眼泪掉在纸包上,晕开了一小块湿痕,“她知道家里不容易,就趁我不注意,偷偷捡瓶子卖钱,攒了好久才攒够五十五块,说要留着应急…… 可她连自己的手都控制不住,连瓶子都捡不稳,却还想着帮家里……” 女人的话还没说完,老太太突然清晰地吐出两个字:“好…… 人……” 声音虽然含糊,却足够清晰,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林墨的喉结动了动,把纸包小心翼翼地塞回老太太的枕头底下,假装没看见女人偷偷抹眼泪的动作。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也是这样,在他读医学院的时候,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浆、做早餐,说 “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完书,让你当一个好医生”,直到后来累倒在豆浆机旁,再也没醒过来。那一刻,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老太太和自己的父亲,是那么的像,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家人。

雨停的时候,五金店的师傅送来了新的输气管,林墨很快就安装好了。打开煤气灶,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跳动得格外欢快。女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要明亮。她从锅里拿出一袋刚做好的韭菜盒子,往林墨手里塞:“林医生,这韭菜盒子您拿着,刚出锅的,还热乎着。我妈说,受人恩惠要报答,不能白占别人的便宜,这韭菜盒子您一定要尝尝。” 韭菜盒子烫得林墨手心发红,心里却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烦躁。

第四节:摊前的接力

女人红着眼圈来找林墨那天,手里紧紧捏着一封社区医院的录用通知,指节都捏得发白。她站在林墨家门口,犹豫了很久才敲门,声音带着点不确定:“林医生,我…… 我被社区医院录用了,让我去当护士,可是…… 可是这个早餐摊怎么办啊?我妈还需要人照顾,张叔他们也习惯了吃我做的早餐……” 她的目光瞟向不远处的早餐摊,张叔正帮着炸油条,油星溅在他的旧制服上,像一朵倔强生长的小花。

林墨突然想起上周值夜班时,听见护士站的护士们议论:“那个在医院附近卖早餐的苏晓燕,真的太厉害了!她自学护理知识,把她中风的妈妈照顾得比专业护工还好,听说她妈现在都能简单说几句话了!” 当时他没太在意,现在看着女人眼里对护士工作的渴望,又想起她对母亲的牵挂,突然有了个主意:“你别着急,我帮你问问张叔他们,说不定有办法。”

林墨陪着女人来到社区医院的走廊,正好遇见推着垃圾车过来的张叔。张叔听说了女人的难处,一拍胸脯,声音洪亮:“这有啥难的!不就是个早餐摊吗?我退休前在单位食堂当大师傅,炸油条、做豆浆,比丫头还在行!你放心去当护士,早餐摊交给我,保证还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价格,一分钱都不涨!” 张叔说着,又拽着几个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过来,李姨笑着说 “我帮着收钱、招呼客人,保证不出错”,王大爷也跟着说 “我早上没事,帮你们蹬三轮车送外卖,那些不方便出门的老人,还能吃到热乎早餐”。轮椅上的老太太看着大家,激动地 “咿呀咿呀” 叫着,用没偏瘫的手比划着 “好” 的手势,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眼里满是欣慰。

女人的眼泪掉在录用通知上,晕开了 “聘用” 两个字,却笑得格外开心。林墨看见她口袋里露出半截老太太的最新检查单,上面 “肌力评分提高,语言功能有所恢复” 的字样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写着 “家属护理得当,建议继续坚持康复训练”。他突然明白,那些凌晨四点的擀面杖声,不只是小夫妻讨生活的动静,更是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承诺,是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

第二天早上,林墨是被一缕熟悉的芝麻香唤醒的,窗外天刚蒙蒙亮,墙上的挂钟指向五点十分 —— 比以往他被擀面杖吵醒的时间,晚了整整一小时。他趿着拖鞋走到窗边,往下望去,早餐摊的招牌已经换成了 “张叔早餐铺”,蓝底白字的布幡在晨风中轻轻晃,张叔系着苏晓燕那件洗得发白的围裙,正站在油锅前炸油条,筷子在油锅里翻搅的动作,竟有模有样。

李姨坐在收钱的小桌后,面前摆着个铁盒子,有人来买早餐,她就笑着问 “豆浆还是豆腐脑?要甜口还是咸口?”,声音脆生生的,像晨鸟叫。王大爷蹬着三轮车从巷口过来,车斗里放着几个保温箱,上面贴着 “送李奶奶家”“送张爷爷家” 的纸条,是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早餐的。最显眼的是轮椅上的老太太,被安置在摊前的小桌旁,手里拿着个小竹筐,正用没偏瘫的手捡芝麻粒 —— 苏晓燕说过,芝麻粒掉在地上可惜,捡起来下次还能撒在饼上,老太太记在了心里,每天都早早坐在这儿 “帮忙”。

林墨下楼时,张叔正好炸完一炉油条,看见他就笑着喊:“小林医生来啦!快尝尝我炸的油条,晓燕说你爱吃外酥里嫩的,我特意多炸了半分钟!” 说着就用筷子夹起一根递过来,还热乎着,咬一口,油香混着面香,真的和苏晓燕炸的没两样。

“晓燕呢?” 林墨咬着油条问。“去社区医院报到啦!” 李姨笑着递过来一碗豆腐脑,上面撒满了虾皮,“她走之前特意交代,您的豆腐脑要多放虾皮,还得是昨天刚晒好的新虾皮。”林墨舀了一勺豆腐脑,鲜得恰到好处,心里突然暖暖的。他看向摊前的老太太,老太太正对着他笑,用左手比了个 “好” 的手势,虽然动作缓慢,却满是善意。

这时,苏晓燕发来一条微信,附带一张照片:她穿着白色护士服,站在社区医院的护士站,胸前别着工作牌,笑得眉眼弯弯。文字里写着:“林医生,我报到啦!张叔他们把早餐摊照顾得很好,您要是想吃芝麻饼,就让张叔给您留着,我晚上回来做!”

林墨回复了个 “加油” 的表情,抬头时,看见朝阳正好爬过巷口的屋顶,金色的光洒在早餐摊前,洒在张叔翻搅油条的手上,洒在李姨收钱的笑脸上,也洒在老太太捡芝麻的竹筐里。空气中的芝麻香、油条香、豆浆香混在一起,成了清晨最治愈的味道。

他突然觉得,所谓生活的暖意,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有人愿意为你调慢擀面杖的节奏,有人愿意帮你扛起早餐摊的担子,有人愿意在凌晨四点的巷口,为你留一碗热乎的豆腐脑。这些细碎的善意像芝麻粒一样,不起眼,却能在岁月里,酿出最醇厚的香。

那天的手术,林墨做得格外顺利。下台时,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看来你状态真的调整好了,手稳得很!” 林墨笑着说:“可能是楼下的早餐摊,给了我最好的‘麻醉剂’吧。”

傍晚回家时,他特意绕到早餐摊,张叔正收拾东西,老太太坐在轮椅上,手里拿着个油纸包。看见林墨,老太太颤巍巍地把油纸包递过来,苏晓燕从后面走出来,笑着说:“这是我妈让我给您留的芝麻饼,她说您今天做手术,吃芝麻养脑。”

林墨接过芝麻饼,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他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和小时候父亲做的味道一模一样。巷口的路灯亮了,暖黄的光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层温柔的纱。林墨突然明白,有些温暖,会像这凌晨四点的芝麻香一样,永远不会消散,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悄悄治愈每一个需要被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