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珩和砚砚一下子扑到屏幕前,珩珩举着自己的画:“爸爸,你看我的野餐图!周末王雪阿姨要带我们去公园野餐,你要是在就好啦!” 砚砚则伸出膝盖上贴着创可贴的腿:“爸爸,我今天摔跤了,但是我没哭,王雪阿姨说我是勇敢的男子汉!”
陆沉看着屏幕里的孩子们,心里又疼又暖。为了同步国内时间跟孩子视频,他每天都要熬到凌晨 —— 巴黎时间晚上十点后,孩子们已经睡了;早上五点起来,又怕打扰他们睡觉,只能掐着晚上七点这个点,哪怕白天在医院陪父亲、在公司处理事务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也从没缺席过一次视频。“砚砚真勇敢!” 他对着屏幕竖起大拇指,“等爸爸回去,给你买你最喜欢的恐龙模型,好不好?珩珩的野餐图真好看,爸爸已经记下来了,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去公园野餐,好不好?”
“好!”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珩珩还开始给陆沉讲今天在幼儿园学的法语儿歌,虽然发音有些含糊,却一句一句唱得认真;砚砚则趴在屏幕前,把恐龙玩偶举到镜头前:“爸爸,你看恐龙玩偶,它也想你了,每天都跟我一起睡觉。”
王雪坐在旁边,看着屏幕里父子三人的互动,悄悄拿出语言训练记录:“陆沉,这是珩珩和砚砚这周的训练报告,珩珩已经能完整复述 8 句法语短句了,砚砚的发音也进步了很多,老师还夸他们适应得快。” 她把记录凑近镜头,陆沉认真地看着,时不时点头:“辛苦你了,王雪。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跟我还客气什么。” 王雪笑了笑,“对了,周末我打算带他们去做手工,然后去公园野餐,已经买好材料了,到时候拍视频给你看。” 陆沉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感激:“好,你们玩得开心点,注意安全。我这边一切都好,爸的精神也越来越好了,昨天还能自己坐起来读报纸了。”
视频聊了快一个小时,眼看快八点了,王雪提醒道:“孩子们该洗澡睡觉了,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太晚。” 珩珩和砚砚舍不得挂电话,对着屏幕跟陆沉说了好几遍 “爸爸晚安”,才恋恋不舍地去洗澡。挂了视频,王雪看着屏幕里陆沉疲惫却温柔的笑脸消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 她知道,陆沉挂了视频后,大概率还要回公司处理文件,或者去医院看看父亲,这样的日子,他已经坚持了快一个月。
周末的天气格外好,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客厅。王雪按照日程表上的计划,带着两个孩子做手工 —— 他们要做的是 “全家福风铃”,用彩纸剪出每个人的样子,再串上铃铛,挂在窗边。珩珩认真地剪着 “爸爸” 的轮廓,还特意给 “爸爸” 画了一副眼镜:“爸爸戴眼镜好看。” 砚砚则在 “爷爷” 的旁边画了一朵小花:“爷爷喜欢花。”
手工做到一半,许杰来了。她手里提着一个大蛋糕:“昨天路过蛋糕店,看到这个恐龙造型的,就给孩子们买了。” 珩珩和砚砚看到蛋糕,立刻欢呼起来,许杰笑着蹲下来,帮他们一起串风铃:“王雪,你这日程表制定得真不错,孩子们现在规律多了,上次跟陆沉视频,他还说放心了不少。”
“主要是孩子们懂事,也多亏你和血蹄一直帮忙。” 王雪一边串铃铛,一边说,“对了,下周珩珩有个法语小测试,我打算每天晚上多花半小时帮他复习,日程表得稍微调整下。” 许杰点点头:“需要帮忙的话跟我说,我晚上有空。”
下午,他们带着做好的风铃和野餐垫去了公园。珩珩和砚砚在草地上追着蝴蝶跑,王雪和许杰坐在野餐垫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偶尔聊几句家常。风一吹,挂在树枝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珩珩跑过来,指着风铃说:“王雪阿姨,许杰阿姨,你们听,风铃在唱歌!” 砚砚也跟着跑过来,抱着恐龙玩偶,在野餐垫上打滚:“我要把风铃带回家,挂在窗户上,这样爸爸视频的时候也能听到!”
王雪看着眼前的画面,掏出手机给陆沉发了段风铃的视频,配文:“孩子们的风铃,在公园唱歌呢。” 没过多久,陆沉回复了消息,附带一张照片 —— 照片里,他在医院的病房里,手里拿着珩珩之前画的 “全家法国团聚图”,父亲坐在旁边,正笑着看手机。“爸听到风铃的声音,说想孩子们了。”
王雪把手机递给许杰看,两人相视一笑。阳光落在她们身上,暖洋洋的,风铃的响声、孩子们的笑声、远处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王雪想起制定日程表时的初衷 —— 不是要把日子过成刻板的流程,而是要在忙碌里找到安稳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规律中感受到爱,让远方的陆沉能放心。
晚上回到家,王雪把风铃挂在客厅的窗户上。风一吹,铃铛就响,珩珩和砚砚躺在床上,听着风铃的声音,很快就睡着了。王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开日程本,在今天的页面上写下:“风铃做好了,公园野餐很开心,陆沉和爸看到视频很欣慰。下周调整:每晚加半小时珩珩法语复习。” 她用粉色的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又贴了张恐龙贴纸 —— 那是砚砚下午塞给她的,说 “给王雪阿姨贴在本子上,好看”。
窗外的夜色渐浓,风铃偶尔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响。王雪合上日程本,伸了个懒腰,心里满是踏实。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家庭节奏重建” 的路上,有过慌乱,有过疲惫,却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她知道,只要这份节奏一直延续下去,孩子们就能在爱里安稳长大,远方的陆沉也能在牵挂中安心,这个家,就永远是最坚实的港湾。
而在巴黎的深夜,陆沉看着手机里孩子们在公园的照片,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他刚从医院回来,父亲今天的精神很好,还跟他聊起了上海的老房子。桌上的日程本里,他用蓝色的笔标注着 “每周三、日和孩子视频”“每月中旬分公司考察”,旁边还贴着珩珩画的小太阳贴纸 —— 那是王雪上次寄给他的,说 “让小太阳陪着你,像我们在身边一样”。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耳边仿佛响起了风铃的声音。他知道,上海的家里,风铃正挂在窗户上,孩子们已经睡熟,王雪和许杰在打理着日常 —— 这份跨越国界的 “节奏”,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一家人紧紧连在一起,让他在异国的深夜里,不再孤单,充满力量。
家庭的节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所有人的同心协力。王雪的日程本,陆沉的时差调整,许杰的默默帮忙,血蹄的热心搭手,还有孩子们的懂事可爱,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最温暖的 “家的节奏”,支撑着他们走过难关,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