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抱歉,这次确实有点急,国庆最后一天才敲定发布,忘了跟你们说。下次一定提前沟通,要是再犯,我请工作室所有人去米其林餐厅搓一顿,随便点。”
听到“米其林”,沈明的语气才缓和下来:
“这还差不多,算你有良心。对了,还有个事跟你说——书法协会、中医协会的人都联系我了,想请你写主题歌,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
顾言沉吟了一下:
“先把他们的具体需求和资料发我,我看看再说。别急着答应,得贴合他们的核心理念,不能瞎写,毕竟是传统文化相关的,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行,我这就整理好发给你。”
沈明应下,又叮嘱了几句后续的宣传安排——比如明天要配合华夏戏剧院做直播访谈,后天要接受《音乐周刊》的专访,还得抽空录制《赤伶》的幕后纪录片,才挂断电话。
顾言放下手机,走到落地窗旁,望着远处的群山。
秋风卷起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他的思绪也跟着飘远。
书法协会的“笔墨精神”,让他想起师父秦山书房里的砚台,想起那些写满批注的乐谱,墨香与纸页的触感仿佛还在指尖残留;
中医协会的“传承与创新”,想到那些用草药熬制的偏方,药香里藏着老一辈人的智慧。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戏曲、酿酒一样,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只是,他最近还要准备编曲,秦山老师说评审团想让他再调整一下《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编曲;
还要去白露剧组探班,答应了要给她带京都的老字号糕点;
工作室这边还有一堆采访和合作要对接,时间确实有点紧张。
而且,写主题歌不能敷衍,得深入了解每个协会的历史、理念和推广方向,这些都需要细致沟通,才能写出真正贴合的作品。
“先看看资料吧,”
顾言低声自语,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给沈明发了条消息:
“把协会的详细需求、过往的推广案例,还有他们希望传递的核心价值观都发我,我周末抽时间研究。”
发完消息,他又点开《赤伶》的评论区,看着网友们热情的留言。
有人说要带着父母去看京剧演出,有人说要报名戏曲兴趣班,还有人晒出自己临摹的京剧脸谱照片。这
些细碎的反馈,像一颗颗小石子,在他心里激起温暖的涟漪。他突然觉得,之前熬夜改编曲、反复调整戏腔的辛苦,都值了。
夕阳渐渐西沉,金色的光芒洒在书房的钢琴上,琴键反射着柔和的光。
顾言拿起手机,给白露发了条消息:
“苏州《霸王别姬》的票买好了,前排中间,保证你看得清楚虞姬的每一个水袖动作,还能看清项羽的靠旗怎么抖。”
屏幕那头很快回复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兔子表情包,接着是一句带着撒娇的文字:
“顾言你真好!我已经开始查《霸王别姬》的剧情了,到时候你要给我当解说哦~”
顾言笑着回复:
“没问题,保证比专业解说还详细,连虞姬的‘兰花指’怎么捏,我都能给你讲明白。”
窗外的竹林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屋内的灯光亮起,映着他温和的侧脸。
《赤伶》的旋律还在电脑里循环,京胡的悠扬与吉他的激昂交织,像一首关于传统与未来的歌,在这个国庆的尾声,温柔地回荡着。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还有更多的传统文化等待被挖掘,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被歌唱——而他,会带着这份初心,一直写下去,一直唱下去,让更多人听见华夏文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