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男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曹集镇炸开了锅。
一个农家子弟,考上了全国顶尖的学府,这在十里八乡,是破天荒的大事。亲戚们提着鸡蛋、红糖上门道贺,街坊邻居挤在李家门口,想沾沾“文曲星”的光。有人甚至偷偷摸摸地捡起李家院墙外的落叶,说是要拿回去给孩子垫在枕头下,能开智慧。
李二男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喜形于色,而是立刻钻进书房,关上门,点上一炷安神香。香烟袅袅升起,在空气中盘旋,带着一股沉静的檀香味。他从书架最底层,取出那本用红绸包裹的《协纪辨方书》,这是比《玉匣记》更古老、更权威的择日典籍。
儿子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必须为他选一个万无一失的日子,一个能助他青云直上的“文昌吉日”。
他翻开书页,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干支、神煞、星宿间游走。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与看不见的神明对话。窗外的喧嚣,此刻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些古老的符号和它们背后蕴含的宇宙法则。
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他终于停下了笔。他用朱砂,在一张黄纸上,郑重地写下了一个日期和时辰:“癸巳年七月廿一,辰时(7-9点)。”
这是他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天德合”、“月德合”,且“文昌”、“天乙贵人”同临的黄道吉日。此日出行,大利学业,能得贵人扶持,前途无量。
他把儿子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得像在举行一场祭祀。
“记住,”他一字一顿地说,“火车票买G1234次,座位号必须是08号。到了学校,先去东面的宿舍楼报到,千万别走西门。吃饭要挑食堂靠南的窗口,那里是你的‘文昌位’。”
李三男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脸,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好,可这些繁琐的规矩,让他感到窒息。但他终究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三男到了北京,一切都按父亲的指示行事。
他买了G1234次列车的08号座位,那是一个靠窗的位置,视野开阔。他特意选了东面的宿舍楼,每天早上,都会从东门进入校园。他甚至养成了习惯,每次去食堂,都会径直走向靠南的那个窗口。
起初,他觉得这只是心理安慰。可渐渐地,他发现,事情似乎真的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那个靠南的窗口,打菜的阿姨特别和善,总是给他多打一块肉。他经常在那里遇到同系的一个学长,那位学长后来成了他的导师,对他照顾有加。他住的宿舍楼,恰好是哲学系研究生助教的宿舍,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学术资源。
他开始怀疑,难道父亲的那些“玄学”,真的有用?
他把这个疑问写在信里,寄回了家。李二男收到信后,只是笑了笑,在回信里写道:“天机不可泄露,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只需照做便是。”
李三男不再追问。他开始认真对待父亲的每一个指示,甚至在写论文遇到瓶颈时,也会翻出黄历,看看哪天是“开笔吉日”。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前所未有的平和与专注。
博士答辩那天,他抽到的题目,恰好是他前一天晚上,在“文昌日”的辰时,反复默念过的。他顺利通过,成为了北大哲学系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消息传回家乡,李二男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北方的天空,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的“道”,又一次被验证了。
与儿子的顺遂不同,女儿李小花的路,走得更为坎坷。
她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对父亲的那一套深恶痛绝。高中毕业后,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去深圳打工。她说:“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李二男为此愁白了头发。他深知外面的世界险恶,女儿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万一有个闪失,他该如何是好?他劝不动女儿,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护身符”。
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为女儿推演行程。他不仅要选一个“出行吉日”,还要算出她沿途会经过的所有节点。航班号、车牌尾号、服务区的名字……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气运的流转。
最后,他将所有的信息,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红纸上。红纸是用朱砂染的,上面的文字,是用金粉调和的墨汁写就。他还在纸的四角,画了四个小小的符咒,那是他从一本残破的道藏里学来的,据说能辟邪挡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