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圃实践的尘埃尚未落定,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便摆在了天炎宗面前。随着对北境魔道活动迹象监控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黑煞谷魔修频繁出没的区域,往往伴随着一种或多种诡异的“毒瘴”。
这些毒瘴,有的色泽斑斓,散发着甜腻的异香,吸入少许便令人头晕目眩,产生幻觉;有的无色无味,却蕴含阴寒尸气,能悄无声息地侵蚀修士灵力,败坏肉身;还有的甚至能随着魔修功法引动,骤然爆发,防不胜防。已有数支巡逻小队因不慎吸入毒瘴,非战斗减员,虽经救治保住了性命,却也实力大损,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宗门库房中储备的低阶“驱瘴丸”,在面对这些经过魔道手段加持的毒瘴时,效果大打折扣,往往需要服用数倍剂量才能勉强抵挡,且副作用明显。而高阶的避毒丹药,材料珍贵,炼制复杂,根本无法普及到每一位巡逻弟子。
丹堂之内,苏茹长老眉头紧锁,对着桌上一瓶药效平平的驱瘴丸和几份关于新型毒瘴的分析报告,一筹莫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快速研发出更有效的驱瘴丹药,谈何容易。
林昊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师祖。丹道,正是师祖的立身之本!他立刻前往供奉殿,将毒瘴之困与现有驱瘴丸的弊端,详细禀明。
古炉沉寂片刻,随即,一股沉稳而清晰的意念流淌而出,直接切入核心:
“……毒瘴……虽变幻万千……其本质……不外乎……秽气……阴寒……惑心……数种……”
“……驱瘴丸……原方……思路……尚可……然……配伍……粗糙……火候……失当……”
“……犹如……以钝斧……伐精木……事倍……功半……”
江易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有丹方的问题所在。并非丹方完全错误,而是配伍不够精妙,炼制火候掌控不佳,导致药力分散,无法形成合力针对毒瘴的核心特性。
“……可取……原方主药……‘清瘴草’……保留……”
“……辅药……‘宁神花’……量减三成……其性过温……易助瘴气燥烈……”
“……增……‘寒玉苔’……三钱……此物性寒……善涤秽……可中和瘴中阴火……”
“……另添……‘金刚砂’粉末……少许……非为内服……乃于成丹前……以丹诀……引导……附于丹衣之上……可破……惑心幻象……”
“……炼制……关键……在于‘融灵’一步……需以文火……徐徐图之……使诸药药性……浑然一体……而非……简单叠加……”
“……如此……成丹……药效可增五成……成本……反降……”
一段经过精妙改良的“驱瘴丸”丹方与炼制要点,清晰地印入林昊的识海。改良后的丹方,并未使用任何珍稀药材,反而减少了其中一味价格稍高的“宁神花”的用量,增加了相对常见、价格低廉的“寒玉苔”和极少许的“金刚砂”。其精髓在于药性的重新平衡与配伍,以及炼制过程中对火候和丹诀的精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