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弟子被分配到各殿学习基础功法、辨认药材、打熬身体。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丹堂。
江易辰亲自出面,从新弟子中挑选了五名在心细、耐性、以及对草木亲和力上表现突出的孩子,收为记名弟子,亲自教导炼丹基础。
这五人中,有一个名叫“石蛋”的黝黑小子,出身猎户,沉默寡言,却对火焰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还有一个名叫“小草”的瘦弱女孩,父母双亡,在辨认药草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江易辰并未因他们出身卑微、资质普通而有丝毫轻视。他深知,真正的丹道大师,天赋固然重要,但心性、毅力与热爱更为关键。
他从最基础的《百草图录》、《火力调控初解》教起,亲自示范如何清洗药杵、如何掌控最细微的火苗、如何感受药性的每一分变化。
教学地点就在丹堂外的空地上,没有华丽的丹炉,只有最简单的石臼和可控的灵火阵。江易辰讲的极其耐心,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清晰明白。
“炼丹,非是简单重复,需用心体悟。每一株药草皆有其性,每一次火力变化皆有其理。”他声音平和,却字字珠玑,蕴含着对丹道的深刻理解,“丹道之根本,在于‘匠心’与‘仁心’。匠心以求精,仁心以济世。”
小弟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却都睁大了眼睛,努力记忆着师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他们看着师尊那看似随意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眼中充满了崇拜与向往。
除了亲自教导,江易辰也让丹堂原有的弟子轮流担任助教,一方面巩固自身所学,另一方面也能从教导中发现不足。
一时间,丹堂内外,除了往日的药香和炉火声,更多了许多稚嫩的询问声和练习控火时的噼啪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看着这些孩子们一点点进步,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渐渐能独立炼制出最基础的药散,江易辰疲惫的脸上总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宗门的重建,非一朝一夕之功。培养新人,更是需要漫长的岁月和无数的心血。
但他愿意投入这份心血。
因为他知道,这些今日尚且稚嫩的幼苗,未来或许就能成长为支撑宗门的栋梁,将他所传承的丹道,将天炎宗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
传承之火,已在这片荒域峡谷中,悄然点燃,虽然微弱,却坚韧不拔,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