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 > 第154章 大哥大失联:陛下微服,信号断崖

第154章 大哥大失联:陛下微服,信号断崖(1 / 2)

江屿白捏着那块重新变回板砖的手机,对着灯光左看右看,试图从它冰冷的外壳上看出朵花来。

“兄弟,你这信号接收范围还挑人挑地方是吧?”他戳着漆黑的屏幕,小声嘀咕,“陛下的真龙之气是wiFi,那王三癞子的破矿石算什么?蹭网的流氓软件?”

他想不明白,一块地摊上淘来的破石头,怎么就能歪打正着地接入陛下专属的“局域网”。

这玩意儿难道不该有什么血脉认证、密码保护之类的机制吗?

安全性也太差了!

万一以后人人都举着矿石在皇宫外头蹭网诈骗,那还了得?

他这边正对着一块砖头愁眉苦脸,那头御书房里,赵衍也因为短信诈骗案余怒未消,同时生出几分警惕。

这“字符传讯”虽好,但隐患也不小。

他批阅奏折的速度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手指在那些冗长的文字上划过,眉头越皱越紧。

没有江屿白那“摘要神器”高亮重点,也没有(偶尔抽风但偶尔精准的)表情包直观表达情绪,看这些奏折真是费神又费力。

福顺察言观色,适时递上一杯新沏的香茗:“陛下,歇歇吧。”

赵衍接过茶盏,抿了一口,忽然问道:“福顺,你说…朕是不是太过依赖那‘板砖’了?”

福顺心里一咯噔,这话可不好接。

他斟酌着回道:“陛下圣明烛照,自有决断。那法器…呃,那器物,虽能省些工夫,但终究是外物。政务大事,自然还需陛下乾纲独断。”

赵衍哼了一声,放下茶盏:“乾纲独断?看看这些奏折!请安的、扯皮的、要钱的、告状的…十句里没一句有用的废话!朕看一天折子,脑子都被这些之乎者也填满了!”

他想念那彩色摘要签,更想念偶尔蹦出来的、虽然大逆不道但却一针见血的暴漫表情包。

那叫一个提神醒脑。

可那破手机…唉。

赵衍越想越烦躁,一种被束缚在龙椅上的憋闷感油然而生。

他猛地站起身:“整日困在这四方城里,看的听的尽是这些粉饰过的言语!朕要出去走走!”

福顺吓了一跳:“陛下,您是说…”

“微服私访!”赵衍一甩袖子,语气斩钉截铁,“就去城南!朕倒要亲眼看看,那王三癞子厮混的地方是个什么光景!顺便也瞧瞧,京城的百姓,平日里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皇帝一拍板,底下人立刻忙得人仰马翻。

微服私访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安保、路线、接应,样样都得安排妥当。

赵衍指名要江屿白随行——万一那破手机在外面突然活过来了呢?好歹有个懂行的在旁边。

另外带了福顺和几名精干可靠的侍卫,扮作富家公子带着管家、账房和随从的模样。

临出发前,赵衍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

空荡荡的。

以往出宫,哪怕只是去京郊行宫,那也是前呼后拥,奏折摘要自有专人整理好快马送去。

现在…

他看了一眼江屿白。

江屿白立刻心领神会,双手捧着那块板砖手机,恭敬地递过来:“陛下,臣…带着它呢。”

赵衍接过手机,入手依旧是一片冰凉死寂。

他掂量了一下,这玩意儿现在除了砸人,似乎也没别的用处了。

但不知为何,揣进怀里,竟觉得有那么一丝丝…安心?

他被自己这念头恶寒了一下,板着脸道:“走吧。”

一行人悄无声息地出了宫门,汇入京城熙攘的人流。

一开始,赵衍还觉得挺新鲜。

不用理会繁琐的仪仗,不用听那些官员文绉绉的汇报,走在市井之间,听着两旁商贩的叫卖声、百姓的讨价还价声,甚至还有孩童追逐打闹的笑声,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他甚至在一个糖画摊子前驻足,看了一会儿老艺人用糖稀画出栩栩如生的凤凰。

“公子,来一个?”老艺人笑呵呵地问。

赵衍下意识地想去摸银子,福顺已经抢先一步递上了铜钱。

“老人家,来一个…呃,来条龙。”赵衍临时改了主意。

老艺人手法娴熟,很快一条威风凛凛的糖龙就递到了赵衍手里。

赵衍拿着这平民小吃,有点新奇,试着舔了一下。

嗯,甜得发腻。

但心情莫名好了不少。

江屿白跟在后面,怀里那块板砖依旧毫无动静。

他忍不住也摸出几文钱,买了个小兔子形状的糖画,一边啃一边想:这玩意儿的甜度,跟悦音糖比起来差远了,也就吃个热闹。

越往城南走,街景逐渐变得不同。

房屋不再像内城那样齐整光鲜,道路也变得狭窄拥挤,空气里混杂着各种复杂的气味。

赵衍的眉头又渐渐皱了起来。

他看到有衣衫褴褛的乞丐缩在墙角,看到挑着沉重担子的脚夫汗流浃背,也看到几个地痞模样的人在一家店铺门口晃悠,眼神不善。

这才是真实的京城,或者说,是真实京城的一部分。

与他每日在奏折里看到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相去甚远。

他走到一个卖粗粮饼子的摊贩前,状似随意地问道:“老丈,这饼子怎么卖?”

那老丈抬头看了他一眼,见赵衍衣着虽不张扬但料子极好,气质不凡,连忙赔笑道:“这位公子,粗粮饼子,一文钱两个。”

赵衍拿起一个饼子,入手粗糙坚硬,远不如御膳房做的点心精细。

“生意还好吗?”他又问。

“糊口罢了,糊口罢了。”老丈连连摆手,“今年粮价涨了些,赚头更少了。”

赵衍心中一动,想起不久前似乎有奏折提到京城粮价的事,当时那折子写得花团锦簇,只说略有波动,无伤大雅。

他下意识就想掏出手机,给那个上折子的官员发个短信问问:【朕…真想知道,这叫无伤大雅?】

手都摸到怀里那块冰冷的板砖了,他才猛然反应过来。

这玩意儿现在没用。

他悻悻地收回手,对福顺道:“记下,回去查查粮价的事。”

福顺连忙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和炭笔,唰唰地记了起来。

效率瞬间慢了一大截。

赵衍看着福顺那原始的记录方式,再想想之前用短信发摘要的便捷,顿时觉得哪哪儿都不对劲。

就像习惯了坐马车的人,突然让他用两条腿赶远路,浑身不得劲。

他又连续问了几样物品的价钱,问了附近租屋的租金,问了码头上扛活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