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开本子,在“备选”那一栏写下两个名字。
时间一点点过去,电话不断响起。老周那边确认收款,答应中午发货。李婶看到转账记录后松口,同意卖三十斤。又有两个失联的供应商回了消息,表示可以少量供货,但要现结。
沈知意一条条记下,标清数量、价格、交付时间。
到了中午,她面前的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十几条信息。一部分打了勾,一部分画了圈,少数划了叉。
小林重新整理了一份表格,按优先级排序。陈阳核对物流路线,标注哪些能两天内到货。裴砚从作坊回来,带来烘干房的新数据——昨天那批湿叶救回了四成,勉强能用。
“够撑三天。”他说。
“三天够了。”沈知意看着墙上的日历,“只要东岭和老周的货按时到,基础产能能保住。”
“手写卡还是暂停?”小林问。
“继续停。”她说,“等原料稳定再说。”
“客户那边怎么解释?”
“发公告,就说生产流程优化,部分定制服务暂缓。”
“有人投诉怎么办?”
“回复三条:致歉、说明原因、承诺补发。”沈知意说,“态度要诚恳,但不说细节。”
小林记下。
下午三点,东岭合作社发来合同模板。小林拉到电脑上逐条看,沈知意站在旁边一起审。
“这条违约责任太重。”她说,“改成双方协商解决。”
“付款方式也要改,先付三成,货到付七成。”
“对。”
两人商量着改完,让小林发回去。
四点十七分,对方回复同意。
“签了。”小林松口气。
沈知意在“已确认”栏写下“东岭-百斤/月”,重重画了个圈。
裴砚这时候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作坊那边排好了班,接下来三天两班倒,确保烘干不停。”
“辛苦你了。”
“应该的。”
她低头看桌上的名单,把最新进展一一更新。窗外雨基本停了,天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墙上那张写着“原料断供风险升级”的纸条上。
她站起来,取下那张纸,钉在旁边的新位置。
拿起笔,写下新的标题:“可备选方案”。
1. 已达成意向:老周、李婶、东岭合作社
2. 待确认:王采头、表舅、另两家零散户
3. 潜在渠道:小林找的三家农业社
刚写完,裴砚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走到沈知意身边:“东岭那边说,货已经装车,傍晚出发,明早九点前到。”
“好。”她点头,“通知陈阳,带人去中转站接货,第一时间送检。”
“要不要我去?”
“你留在作坊盯着生产。”她说,“我亲自验第一批。”
裴砚没再说什么,只轻声应了句“好”。
五点二十三分,所有事项分配完毕。小林在电脑上备份文件,陈阳整理明日接货流程,裴砚回作坊查看设备状态。
沈知意坐在灯下,手里握着笔,面前是两张纸。一张写着已答应供货的三家名字,另一张是五家潜在单位的联系方式。
她轻轻吹干最后一行墨迹,把名单钉在墙上。
门外传来脚步声。
裴砚走进来,摘下微湿的斗篷挂好,走到她身边,低声说:“东岭那边回话了,愿意先发五十斤试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