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砚一直没说话。他拿起茶包,对着光看。“包装设计、文案语气、甚至冲泡说明的排版,都在模仿我们。但茶叶本身毫无价值,喝不出情绪反应,也没有叶脉纹路。”
他放下茶包。“问题不在低价,而在冒充。它借了‘桂语’的信任,却给不出对应的茶。”
“那怎么办?”陈阳问。
“先不发声。”裴砚说,“第一步是取证。搞清楚谁在做,怎么流出去的。”
沈知意点头。
“小林负责网络部分。”她说,“找所有销售链接,截图存档,别打草惊蛇。”
小林立刻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影中影”。
“陈阳去查物流。”她继续说,“从那个高单量村子入手,看是谁在集中收货,有没有共用手机号或支付账号。”
陈阳记下任务。
“你呢?”裴砚问她。
“我守在这里。”她说,“只要还有人愿意来喝茶,写下真心话,桂语斋就在。”
裴砚从布包里取出几张照片,是仿品的不同角度。“我已经拍了样品,标了来源地点。这三个村塾都有人收到,可能是初期试水。”
他把照片放进信封,递给陈阳。“你保管,每天核对一次新增流向。”
他又拿出一本薄册子,封面是毛笔写的《辨伪录》。“这是我抄的老书坊资料,讲怎么辨茶、识包装、查印刷厂编号。放你这儿备用。”
陈阳接过,塞进背包。
“我不认识市场监管的人。”裴砚看着沈知意,“但我有几个旧识,在文化稽查志愿队待过。可以请他们帮忙鉴定,看看能不能追到印刷源头。”
沈知意说:“等证据齐了再动。”
四人散去前,谁都没提“打假”两个字。
傍晚,沈知意回到祖屋。阿斑趴在木箱上,听见脚步声抬起头。她坐下来,翻开手稿。
新字迹浮现:“雾起时,守灯者不能眠。”
她伸手摸了摸猫的背。阿斑没动,耳朵轻轻抖了一下。
月光照进来,落在空茶碗上。
裴砚离开茶铺后,绕道去了书坊后巷。他把一本小册子放进寄存柜,锁好。柜门上贴着一张便签:待取,编号073。
陈阳回到仓库,在台账本里加了一页新表头:“异常流通监控”。他用红笔圈出三个村子,写上“重点观察”,设为每日晨检第一项。
小林坐在电脑前,关掉了社交主页的所有公开联系方式。他打开加密相册,把今天收集的五张仿品图拖进去。鼠标停在命名框,他打了四个字:“影中影”。
然后开始截图保存贴吧、论坛、二手平台上的交易信息。
沈知意没再炒茶。
她坐在桂花树下,看着木箱里的手稿。风吹了一下,纸页翻动。阿斑跳上桌子,踩过那行“雾起时,守灯者不能眠”的字迹,留下一个淡淡的爪印。
她没擦。
第二天清晨,第一炉茶照常开炒。
水汽升起来时,门外传来电动车刹车的声音。
一个人走进来,穿着普通外套,背着双肩包。他没看菜单,直接问:“你们这茶,是不是网上那个‘能让人想起过去’的?”
沈知意停下手中的活。
她看着对方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