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难题初现(2 / 2)

江晚棠把新方案抄进日志本,标题写的是:“工艺重构——从一步求全到循序渐进”。她刚合上本子,阿斑突然跃上桌面,一只前爪正好按在“分阶”两个字上。

她笑了,伸手摸了摸猫的脑袋。

中午他们重新准备了一批鲜叶。这批茶不再直接杀青,而是铺在竹筛里放进储藏室,盖上湿布,控制通风量。江晚棠每隔两小时进去查看一次,记录叶片颜色和触感变化。

第三天早晨,第一批经过微处理的茶叶取出。叶面颜色略暗,手感变得柔软,揉搓时能闻到一丝类似果脯的甜香。裴砚取样冲泡,茶汤呈淡金黄色,入口滑润,咽下后胸口有一丝暖意。

“有反应了。”他说。

江晚棠也喝了一口。那种温而不燥的感觉,确实是之前没有过的。她立刻记下数据:处理时间72小时,室温18c,相对湿度65%。

接下来是干燥环节。他们采用分段降湿法,先在25c下烘六小时,再升至35c继续十二小时。茶叶慢慢脱水,香气开始收敛。

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香。锅温控制在110c以内,翻炒时间缩短到十分钟。出锅后的茶叶色泽清亮,抓一把在手里,能闻到干净的草木香。

四样成品茶泡在四个杯子里,依次编号。裴砚盲评后说:“二号最平衡。一号偏软,三号火气稍重,四号香气太弱。”

江晚棠把二号样品单独拿出来,准备做进一步测试。她正要盖上罐子,裴砚忽然咳嗽了一声。他抬手掩住嘴,指缝间露出一点纸边——那是他随身带的药包。

“你胃不舒服?”她问。

“没事。”裴砚把手收回去,“可能是昨晚睡得晚。”

江晚棠没再说什么。她把“春生”陶罐搬回屋内,放在工作台中央。阿斑跳上去,蜷成一圈守在旁边。

天快黑时,她重新打开日志本,在新一页写下明天的任务:

“启动夏长茶原料预处理,验证分阶工艺可复制性。”

裴砚坐在对面整理表格。油灯烧了很久,火苗开始跳动。他抬起手调灯芯,袖口滑落,露出手腕内侧贴着的膏药。

江晚棠看见了,没说话。她只是起身给他换了杯热水。

风从门外吹进来,掀起了桌上的纸页。其中一张飘到地上,是“分阶处理”流程图的第一稿。阿斑跳下来,用爪子把纸往江晚棠脚边推了推。

她弯腰捡起来,重新夹进本子里。

窗外,月亮升到了屋顶上方。桂树的影子斜斜地打在墙上,像一道静止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