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站在灶前,炒制新一批茶叶。火候均匀,手法稳定。茶叶在锅中翻滚,散发出熟悉的香气。
她将最后一锅茶叶起锅,摊凉后装入瓷罐。
次日天刚亮,她取一片茶叶放在掌心。叶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像无数双手交握的印记。
她把茶叶放进茶碗,冲水。热气升腾,香味扩散。
一个村民走进来,坐在桌边。他没说话,只是看着她泡茶。
沈知意倒了一杯,递过去。
那人接过,喝了一口,闭上眼。很久之后,他说:“这味道……像我娘以前泡的。”
沈知意点头,又倒了一杯。
门外,陈婶送来一篮新摘的桂花。她把篮子放在台阶上,没进门,只站在外面看了会儿,笑着走了。
裴砚坐在屋檐下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修补好的书册。他的腿还不能久站,走路仍需拐杖。
但他每天都会来。
他不忙的时候,就坐在那里看书,偶尔抬头看她一眼。
沈知意开始每天在桂花树下写字。每写完一篇,第二天茶铺的茶叶就会出现新的纹路。
饮茶的人有的沉默,有的落泪,有的笑着说起往事。
没有人知道这些纹路从何而来。
沈知意也不解释。
她只知道,每当她提笔时,砚台微温,阿斑总会准时趴在案边。
某天傍晚,她写完一段文字,抬头看见裴砚站在院中。夕阳落在他肩上,拐杖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说:“我想把《桃源录》里的东西一点点写出来。”
裴砚点头:“我可以帮你整理。”
她笑了笑:“好。”
阿斑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两人中间,蹭了蹭沈知意的腿。
第二天,桂语斋开门时,门外已站了三人。
沈知意泡了三杯茶。
第一片茶叶展开时,纹路是一双采茶的手。
第二片上,是一个老人教孩子辨识茶芽的画面。
第三片,纹路模糊了些,只能看出一个人坐在灯下写字,猫趴在一旁。
喝茶的人抬起头,问:“这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沈知意正要回答,门外传来脚步声。
她转头看去。
一只沾着泥的布鞋踩在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