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人觉得这是冷冰冰的机器。”他说,“得让他们知道,背后有人在用心做事。”
第一批国内体验点定在京都、杭州和成都的三家茶馆。国外的合作方来自苏黎世、伦敦和京都的研究机构。运输是个难题,尤其是VR设备怕震怕潮。
裴砚做了三层包装。最里面是软布裹住主机,中间加了木框固定,外层再用油纸密封。每个箱子都标注了“轻放”“防潮”字样。
海外门店反馈很快来了。瑞士那边说顾客看不懂“回忆沉浸”的概念。他们试用了设备,但没人流泪,也没人停留超过一分钟。
沈知意重读木箱里浮现的新句子:“有些雾,不是为了看清过去,而是为了让心松一点。”她想了很久,决定调整内容方向。
她删掉了具体的叙事画面,换成山间晨雾、灶台火光、孩子笑声这样的片段。音频换成了轻柔的童谣,没有歌词,只有哼唱。温度变化保留,但节奏更慢。
“不要求他们记住故事。”她对裴砚说,“只要感觉暖就行。”
裴砚写了一封信,随首批出口设备一起寄出。信纸上写着:“我们不做最快的茶,只做最慢的那一杯。茶不越山海,心意自相通。”
发货前一天晚上,沈知意又去了祖屋。她在桂花树下写了整整两页。第二天清晨,新炒的茶叶纹路更加清晰,像是被风吹过的水面留下的痕迹。
马车准时出发。沈知意站在村口看着它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裴砚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第一批反应会慢。”他说,“但他们总会听见。”
“我知道。”她接过杯子,喝了一口。
陈婶提着篮子从另一条路过来,篮子里空了。“我刚给几家邻居送了样品。”她说,“今晚都来我家喝‘旧时光’。”
沈知意笑了下。她低头看手机,有一条新消息。苏黎世那边说,设备已签收,明早九点正式启用。
裴砚把最后几张单据收进布袋。风吹过来,竹桌上的纸条又动了一下。这次它没飞走,只是翻了个面,露出背面写的两个字:继续。
沈知意把手稿放进木箱,盖上盖子。阿斑跳上桌子,踩过那张纸条,尾巴扫过屏幕刚亮起的手机。
裴砚说:“下一步呢?”
沈知意望着远处的山。阳光照在茶园上,叶片泛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