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深入洽谈(2 / 2)

“请放心,”陈允和立即回应,“‘国际交流基地’不是盖楼招商,也不是搞旅游接待。它只是一个名目——意味着每年会有一次驻村访谈,一段影像归档,几段口述整理。”

他停顿片刻:“若你们允许,可在书坊旁那间空仓房设个资料角,陈列村民提供的老物件复制品,以及口述文字摘录。仅限预约参观,不对外开放。”

裴砚低头,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慢节奏,低干预,高尊重。

“这三点,”他说,“必须写进备忘录。”

“可以。”陈允和点头,“草案今日便可拟定。首场巡展主题建议为《茶烟纪事:桃溪一日》,聚焦日常,不渲染,不拔高。”

沈知意望向窗外。阿斑正蹲在桂花树下,尾巴轻轻摆动。阳光穿过叶隙,在它斑驳的毛色上投下细碎光点。

“被看见”,原来不必喧哗。

她终于明白,守住本心,也可以有另一种方式。

洽谈结束时,天光尚未暗沉。三人一同走出书坊,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声响清浅。

“合作尚未正式签署。”陈允和站在院门外,语气郑重,“但我相信,有些对话一旦开启,就不会真正停止。”

沈知意没说话,只是将手伸进布包,指尖触到那本手稿。纸页温润,一如往常,却再无新字浮现。

或许无需再写。

当晚,裴砚在灯下整理笔记,墨迹未干,他一笔一划誊抄那份初步备忘录。药包静静躺在袖袋里,未曾取出。他知道,这一回,不需要靠药物压住焦虑。

沈知意独自回到祖屋院中。桂花树下,砚台搁在石案上,边缘尚有残墨。她伸手轻抚,竟觉微温。

像是有人刚刚离去。

她没有回头。

次日清晨,陈允和乘车离开。临行前,他在门缝塞进一只素白信封,印着银灰桂树徽章。里面没有字条,唯有一片压干的桂花标本,脉络清晰,色泽如初。

裴砚拾起信封,放入书柜最底层。

沈知意站在茶铺门口,望着远去的车辙印。阿斑蹭到她脚边,仰头“喵”了一声。

她弯腰抱起它,转身进屋。

阳光洒在门槛上,照亮了靠在墙边的木牌。上面两个字墨色沉静——

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