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的雪彻底化了,冻土被暖阳晒得松软,空气中的血腥味渐渐被泥土的湿气冲淡。岳承嗣立于中军大帐前,望着将士们清理战场、收拢降卒的身影 —— 有的士兵在修补破损的甲胄,有的在给战马刷毛,还有的正将闯军遗留的兵器归拢成堆,连昨日血战留下的血污,都被融雪浸成淡红的水渍,慢慢渗进土里。他抬手召来亲兵,声音沉稳:“把子午谷决战的详情写细些,从李过设伏时的阵型,到四阵合围的调度,再到马万年、杨峥和四将的每一处战例,都要记清楚。尤其是普通士兵的功劳,比如北卫军里那个用陌刀挡下骑兵冲锋的小兵,白杆兵里勾翻马彪战马的斥候,都要写上名字,不能让弟兄们的血白流。”
亲兵躬身应诺,转身进帐研磨铺纸。岳承嗣又看向王擎,北卫军统领正指挥士兵检查捷报用的快马,玄甲上的霜气还没散:“王擎,挑二十名骑术最好的弟兄,备三匹轮换的快马,护着捷报进京。告诉陛下,子午谷已通,我部三日后便驰援西安,让朝堂和百姓都安心。” 王擎立马挺直脊背,双手抱拳:“末将遵令!定在三日内把捷报送到陛下案前!”
不多时,捷报写就,亲兵用桑皮纸仔细誊抄三份,一份封入竹筒,两份分别交给随军史官存档。王擎接过竹筒,用蜡封好口,塞进怀里,翻身上马时还不忘回头喊:“岳帅放心!等末将回来,定跟着弟兄们一起杀闯贼!” 二十名北卫军精锐紧随其后,马蹄踏过刚化雪的土路,溅起细碎的泥点,像一道玄色闪电,劈开陕境的晨雾,朝着京师方向奔去。
京师朝堂:捷报震殿宇,封帅赏诸将
此时的太和殿,气氛正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殿外的铜鹤炉里,檀香袅袅升起,却压不住文武百官眉宇间的忧色。秦良玉一身青甲立于武将之首,甲胄上还沾着未洗去的征尘 —— 昨日她刚传令麾下白杆兵集结,四万兵马已列阵城郊,粮草装了三百多车,器械也清点完毕,就等崇祯下旨,便即刻西进驰援潼关。
“陛下,陕境安危系于一线!” 秦良玉往前一步,声如洪钟,甲片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孙承宗老将军以八万兵力抵二十万闯军,已撑了月余,城中粮草将尽,再迟恐生变数!臣请领白杆兵即刻启程,与岳承嗣将军汇合,共解西安之围!”
殿内文武纷纷附和,户部尚书甚至出列躬身:“陛下,臣已备好粮草,只要旨意下达,三日内便能运抵潼关!” 唯有东林党余孽垂首不语,眼底藏着侥幸 —— 他们盼着陕境兵败,好再借机弹劾主战派,重掌朝堂权柄。
崇祯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目光始终落在殿外的丹陛上。他昨夜一夜未眠,翻遍了陕境送来的塘报,心里清楚,岳承嗣这一战,不仅是解西安之围,更是赌大明的气运。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锦衣卫跌跌撞撞跑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个染着泥污的竹筒,膝盖一软跪在地上,声音带着颤抖:“陛下!陕境捷报!岳承嗣将军派北卫军护送,子午谷大捷!”
满殿瞬间安静,连风都似停了。秦良玉猛地抬头,青甲下的胸膛剧烈起伏 —— 她想起半月前马万年离京时说的 “娘,等我斩了闯贼主将,就回来给您报喜”,眼眶瞬间热了。崇祯快步走下龙椅,甚至忘了顾及帝王威仪,一把抓过竹筒,指甲划破蜡封,取出里面的文书。
纸上的字迹因快马颠簸有些潦草,却字字铿锵:“崇祯十一年三月初一,承嗣率 2.9 万兵闯子午谷,遇李过四万之众。李过以降卒为饵,步卒结铁壁阵,骑兵分两翼包抄。臣令岳安四将率游奕骑迂回,马万年统北卫、白杆御正面,张锐、牛犇、王擎分兵蚕食。决战之日,臣二十回合斩李过,杨峥杀三参将,马万年单战双主将,收降残兵千余,子午谷一战全胜,三日后驰援西安……”
“好!好一个岳承嗣!” 崇祯看完,猛地将文书拍在御案上,声音里满是振奋,连龙袍的下摆都晃了晃,“朕果然没看错人!” 他转身看向秦良玉,目光落在她沾着征尘的甲胄上,突然笑了:“秦侯,你了不起啊!当年你四战进京勤王,一杆长枪杀得闯军胆寒;如今你儿马万年更出息,连挑两员闯军大将,真乃虎母无犬子!”
秦良玉再也忍不住,单膝跪地,甲膝撞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声音带着哽咽:“陛下谬赞!犬子不过是尽忠职守,全赖陛下信任,给了他上阵杀敌的机会;更赖岳承嗣将军指点,教他枪法、传他战法。臣替犬子谢陛下恩典!替白杆兵的弟兄们谢陛下!” 她说着,重重磕了个头,额角抵在金砖上,久久未抬 —— 她想起丈夫马千乘战死时,马万年才十岁,如今儿子能为国杀敌、受陛下封赏,九泉之下的丈夫,也该瞑目了。
“快起来,秦侯!” 崇祯连忙上前扶起她,手指触到她甲胄上的冰冷,更觉这位女将的不易,“你是大明的功臣,你的儿子也是,何须行此大礼!” 他转身面向满殿文武,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殿内的匾额都似在颤动:“今日朕要大赏!岳承嗣承岳家军忠勇,率孤军破强敌,护陕境安危,朕封他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赐‘龙渊刀’一把 —— 此刀乃先帝留下的利刃,斩过蒙古可汗,今日赐他,盼他再斩闯贼、后金贼首!”
内侍捧着一把镶金嵌玉的长刀走出,刀鞘上刻着游龙纹,在殿内的阳光下泛着冷光。满殿文武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崇祯却未停,继续念道:“马万年临阵敢战,斩闯军主将马彪、王奎,封明威将军(从三品),任岳家军白杆营副统领,协助杨峥统管白杆兵!赐黄金五十两、锦缎二十匹,赏给马氏母子!”
秦良玉再次躬身,声音更显激动:“臣代犬子谢陛下!马万年定不负陛下厚望,多斩闯贼,护我大明河山!”
“杨峥传承杨门枪法,杀三参将、稳侧翼,封宣威将军(从三品),任岳家军白杆营统领!赐‘梨花枪’一杆,许他沿用杨再兴将军的枪法图谱!”
“岳安、岳平、岳山、岳河四家家将,率游奕骑包抄有功,各封定远将军(正四品),分任岳家军游奕骑左、右、前、后营统领!各赐白银百两、铠甲一副!”
“张锐(张宪后裔)、牛犇(牛皋后裔)、王擎(王贵后裔)统兵蚕食敌阵,各封怀远将军(正四品),分任岳家军精忠营左、右营统领、北卫营统领!赏他们祖上的战旗各一面,许他们在营中供奉先祖牌位!”
一连串的封赏令满殿震动,连东林党余孽都不得不抬头,看向秦良玉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敬畏 —— 如今主战派将星闪耀,他们再想兴风作浪,已是难如登天。
崇祯看着殿内的景象,心里松了口气,又对秦良玉道:“秦侯,你不用领兵西进了。岳承嗣已打通援陕通道,你麾下四万兵马,便留作京师机动 —— 日后无论东南、北线哪里危急,你便率部驰援,做大明的‘救火军’!”
秦良玉欣然领旨,双手抱拳:“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哪里有贼,臣就带兵杀到哪里!”
殿外的阳光透过格窗洒进来,落在御案上的捷报上,也落在秦良玉沾着征尘却挺直的脊梁上。满殿的忧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振奋 —— 所有人都清楚,子午谷大捷,不仅解了西安之困,更让大明有了一支能战、敢战的 “岳家军”,大明的气运,终于有了转机。
河南道上:巾帼辞宫去,援陕通粮道
与此同时,河南通往京师的官道上,一列銮驾正缓缓前行。銮驾的车帘是天青色的,绣着缠枝莲纹,车轮碾过刚化雪的路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周皇后坐在銮驾内,手里翻着河南赈灾的文书 —— 这数月来,她以 “以工代赈” 的法子,组织流民垦荒三千亩,清淤河道百余里,如今河南境内的流民渐归田亩,再也没有往日的饿殍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