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招呼了一声,炮兵和坦克部队跟着第十二军南下追击汤恩伯去了。
相应的作战物资,也都被内山英太郎全部拉走了。
所以在5月9日之前,菊兵团其实只能发起一些大队级别的攻势。
看着形势较好,许粟才敢把守卫洛阳的部队抽调出来两个师,去渑池伏击鬼子第69师团。
等到第69师团告急四处求援的时候,菊兵团的作战物资才得到了加强,他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向西进攻,希望能打下洛阳,去救援第69师团。
随着鬼子一东一南两路夹击洛阳态势的形成,蒋鼎文急的都快上火了,连续向老蒋求援,希望可以调集胡宗南的部队东出,赶紧支援自己。
这种情况下,在许粟还没有返回洛阳的时候,光头的电报就已经追了上来。
“兄部阵地为此次中原战场之轴心,关系全盘作战之成败与国家之存亡,务必督率全体忠勇将士,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发挥我国民革命军之战斗精神,奋勇歼敌,达成使命,勿使长沙与常德战绩独美于前也。”
黄河边上的许粟拿着电报嗤笑一声,递给林译:“他怎么好意思说常德的,余程万将军现在还在牢里关着呢。”
“那我们?”林译有些犹豫的问道。
“命令全军,立刻开拔,最迟在明晚必须返回洛阳城防阵地。”
许粟看着作战地图上标注的两个指向洛阳城的血红的箭头:“我们吃了河南老乡这么多白面猪肉,也到了该效死命的时候了。”
5月15日,许粟大军返回洛阳。
第2师立刻就进驻了洛阳东面的东马坡阵地,把进攻瀍涧防线的鬼子打了回去。
第1师连洛阳火车站都没有去,直接南下拔除了鬼子战车第三十师团的渡河阵地。
依托着洛阳坚城,许粟青年军第一军的方向已经全面展开,向北和孟津河防阵地相连,向南和洛河的刘勘兵团相接。在鬼子前进的道路上树立起来一面坚盾。
已经把司令长官部转移到洛河河谷中的蒋鼎文得知消息后大喜。
作为国军老资格的将领,蒋鼎文指挥作战是有一套的。虽然不是什么叱咤一方的名将,但维持战线还是能做到的。至少不会像汤恩伯那样跑来跑去,把自己部队白白跑散。
在伊河防线失守后,蒋鼎文组织部队退守洛河,就已经制定了依托洛阳建立防线,掩护陇海铁路线,逐步恢复元气的计划。
这一作战计划是明智的,随着蒋鼎文手头的四个集团军全部压了上来,洛河方向渐渐巩固起来,鬼子战车第三师团的进攻一度被打退了。
在惨败中惊魂未定的部队在铁路物资的供应下,开始渐渐恢复起来。
然后,汤恩伯就又整了个大活。
他谎称要带着自己从前线逃回来的中央军精锐守卫蒋鼎文的侧翼要点宜阳。
结果,他到了宜阳后,带着自己的嫡系第12军直接跑了,在宜阳只留下了缺枪少弹的杂牌军的四个营。
鬼子第十二军的追击部队只派出了一个大队就攻克了宜阳,然后就向着蒋鼎文的防线的侧翼迂回过来。
因为没有得到消息,直到司令部外响起了枪声,蒋鼎文才知道汤恩伯居然又跑了。
这个时候,汤恩伯还在不断四处发报,说自己已经展开反攻了,鬼子真正溃退云云。
蒋鼎文气得半死,他不得不赶紧从刚刚建立的洛河防线抽调兵力巩固侧翼,时间太紧,防线出了纰漏,被鬼子战车第三师团打穿了,建立了渡河先遣阵地。
原本,这场战局已经陷入了绝境,毫无挽回的余地。蒋鼎文所率领的部队,战防炮数量稀少,面对鬼子装甲部队严密防守的阵地,几乎没有任何攻克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粟赶到了战场。他带来的不仅是希望,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许粟迅速组织起炮火攻击,一轮又一轮的猛烈炮击砸向鬼子的阵地。炮弹在空中呼啸而过,瞬间将鬼子的铁皮车炸得飞上了天。
随着鬼子的装甲力量被摧毁,洛河防线东侧的局势瞬间发生了逆转。蒋鼎文见状,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指挥部队发起反击。
国军部队在蒋鼎文的亲自督战下,经过多次白刃战,终于将鬼子大队赶回了黄河对岸。
洛河防线重新构建了起来,战役局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经历长达一个月的溃退后,国军终于重新站住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