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前打后拖(下)(2 / 2)

第 69 师团如今所处的境地异常艰难。

由于缺乏后勤物资的支援,他们的援军被限制在黄河以北,无法跨越这条天堑。援军既无法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也无法派遣部队过河作战。

无奈之下,第 69 师团只能依靠仅有的十几条木船来建立打通河运。这些脆弱的木船现在却不得不被用来在炮火中运送急需的弹药和绷带。这些物资的数量实在是太过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战斗的需求,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把鬼子第69师团围起来后,就开始养精蓄锐。许粟把河北民军和新8军暂24师调了上来,让他们去消耗鬼子的弹药。

许粟现在知道为什么光头老喜欢让杂牌军部队顶在一线了。

那是确实好用呀。

青年军第一军的官兵们都是许粟耗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艰苦的训练和战斗洗礼,才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而在打完第69师团之后,他们还要跟随许粟一同前往洛阳进行保卫战。然而,如果在这场战斗中伤亡过于惨重,那么这支部队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补充。

相比之下,河北民军和新8军暂24师的士兵则完全是通过抓壮丁的方式拼凑起来的。即使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培养,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要将一支普通的军队打造成像青年军第一军那样的精锐之师,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以及充足的物资保障。

就算许粟能够为这些杂牌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持,但要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青年军第一军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一支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对于许粟来说,这些杂牌部队能够在与第69师团的战斗中,将敌人困守在土门山,使其消耗疲惫,为主力部队最后的总攻创造有利条件,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发挥的最大价值了。

当然了,许粟不是光头,连口热饭都不给人吃,就让人去送死。

既然纳入了许粟的指挥体系,这些杂牌部队的后勤待遇暂时就和青年军第一军统一了。

吃上几顿热饭,嘴里塞上点肉,这些杂牌部队虽然不可能给许粟效力,但发起几次冲锋还是可以的。

他们的冲锋也没有什么章法,不像许粟的部队那样还分什么跃进突击,散兵冲锋,分组掩护。

这些杂牌军冲锋只有一个办法,长官喊一声,大家就聚拢在一起,乌央乌央地往鬼子阵地上冲。

幸好,许粟的部队虽然不参加冲锋,但是还在积极提供火力掩护。

密集的迫击炮火和猛烈的机枪火力把鬼子狭窄的防御阵地覆盖了,鬼子火力点一暴露,几乎立刻就被拔除了。

杂牌军现在就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把鬼子快耗死了。

早上的时候,鬼子阵地上还有炮火反击。

到了中午,鬼子阵地上的机枪射击声音越来越弱。

夜色降临之后,鬼子阵地上步枪的射击声也开始停顿。

凌晨,许粟带着司令部指挥人员站在一旁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鬼子阵地。

“他们没有多少力量了。”孙志远放下望远镜,看向许粟:“开始总攻吧,时间过得越久,逃出去的鬼子就越多。”

“好,总攻就由你指挥。”

夜空中,无数的信号弹如流星般划过黑暗的天际,瞬间照亮了整个战场。

紧接着,排山倒海的炮火如暴风雨般倾泻在鬼子的阵地上。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狠狠地砸向鬼子的防线。一时间,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嘹亮的军号声响彻云霄,激昂的旋律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早就准备好的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和第二师的步兵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向着鬼子的渡河点展开了向心突击。他们带着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冲向敌人。

而此时的鬼子部队,早已被长时间的战斗折磨得疲惫不堪。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经到达了极限,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国军进攻部队,几乎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多少了。

国军的进攻部队就像一把热刀切黄油一般,毫无阻碍地向着敌人的纵深发展而去。他们迅速突破了鬼子的防线,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战斗交响乐。

一夜激战,等到许粟睡起来的时候,一脸兴奋的孙志远跑过来报告道:“战斗结束已经了,鬼子已经被全歼了,大胜,大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