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大队长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带着大队集结出发了。
他不得不来。
抗战中,极少有鬼子士兵被俘。
这既不是鬼子士兵被洗脑洗到已经全部不怕死了,也不是因为鬼子从来没打过败仗。
纯粹是鬼子底线够低,完全不做人。
部队战败的时候,鬼子会逼迫自己部队无法撤离的伤兵自杀。
要是还有鬼子兵被俘虏,鬼子部队就会开始否认,把被俘虏的鬼子强行认定为自杀。
就算这些被俘虏的鬼子兵跑回去,也会发现他在部队的花名册上已经没了。
鬼子部队会把这些跑回来的士兵杀掉,以求掩盖事实。
但是红色武装发明了一种新打法。
他们通过自己密布在各个地区的情报机构大肆宣传自己手里有鬼子俘虏的事实。
这样一来,鬼子就不能把事实掩盖掉了。
但是,鬼子也可以说红色武装在散布谣言。
八路军又拿出一招绝活,思想工作。
把被俘虏的鬼子转化为反日同盟的战友。
当这些反日同盟的日本八路投入战场后,对日军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
十四年抗战,八年全面抗战。
鬼子是越打越穷,越打越苦,国内经济早就崩溃了,只靠着侵略战争刺激,才有没有全局崩溃。
这种情况下征来的士兵,当然是不能让他们了解到前线真实情况的。
不然,全军哗变都是最好的结局了。
而每一个俘虏都是一个危险的变数,是让鬼子基层士兵了解真实情况的漏洞。
为了堵上这个漏洞,鬼子大队长终于下定了决心,调动一个鬼子大队,一个伪军连,出发去扫荡八路。
鬼子大队长已经知道前面的村子里驻扎着八路,但他并没有担心自己进军失败,反而担心八路带着俘虏直接跑了。
鬼子大队长知道,八路主力不在,现在这里只有红色武装的地方部队。
这些地方部队打起来火力孱弱,但跑路却是一流。
红色武装利用地方部队指战员熟悉本地地形的优势,把部队指挥的神出鬼没,四下伏击鬼子部队,让他们防不胜防。
为了抓住在棠梨树洼村休整的八路,鬼子大队长决定兵分两路。
伪军和一个鬼子中队正面推进,吸引八路注意力。自己带两个鬼子中队侧翼迂回,偷袭棠梨树洼村。
鬼子大队长高估了自己的保密能力。
作为深入扎根基层的武装,杜八联自卫团的情报网就隐蔽在民众之中,可以说,在充分动员下,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是杜八联的眼睛。
部队行军调动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庞大的任务,其中所需的物资数量之多,绝非军队自身能够完全调配到位。
当鬼子部队出动时,他们同样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必须准备足够的干粮,后勤马队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维持部队的日常开销,还需要准备大量的银元。
要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并非易事,需要依靠分散在各个村庄的保长来筹措。
这些保长都是红色武装两面政权的人,他们转头就把消息通报了杜八联。
龙文章在和杜八联自卫团杨团长商议后,决定把战场分为三个部分。
由杨团长带领自卫团和济源县大队主力在棠梨树洼村正面阻击鬼子进攻。
由搜索营抽出一个连加上当地区小队缠住棠梨树洼村侧翼的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