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部署城防(2 / 2)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许粟已经了解了第一战区将帅不和,部队羸弱,民不聊生的具体情况。

他一面向光头递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一面开始加紧修筑洛阳的城防工事。

光头对许粟的报告半信半疑,他不相信汤恩伯的四个集团军挡不住鬼子的进攻。

但是他也同意许粟的建议,让他加强洛阳的防御能力,并调了第14军到洛阳南面的龙门街,加强对洛阳侧翼掩护。

洛阳城,南临洛水,北依邙山,东有瀍涧,西靠七里河,地形十分险要,部队防御有足够的依托。

在卫立煌主政时期,他把洛阳的旧城墙拆了,环城挖出了一条深7米的壕沟,用城墙拆下来的砖头砌出了一道胸墙。

第一战区还陆续在阵地上加强了拒马、铁丝网、地雷,大大增强了防御力量。

不仅如此,洛阳城的后勤运输路线相较于许粟之前所经历过的战斗地区而言,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洛阳城的后方,有一条陇海铁路贯穿其中,这条铁路线源源不断地将各种物资输送到前线。

相比之下,滇西和鄂西地区的后勤运输主要依靠人力,其效率之低,简直难以想象。

人力运输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陇海铁路则完全不同,他可以全天候、高效地运行。无论是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是士兵们的生活用品,都能通过这条铁路迅速抵达目的地。

许粟在部队稳定下来后,在4月1日召开了洛阳城城防会议。

在和熟悉本地情况的第15军军长武庭麟深入沟通后,许粟发布了城防部署命令。

“此次洛阳之战,部署如下。”

“其一,洛阳之防御,当以邙山为根基,依仗天险层层阻击,消磨敌军战力,待主力驰援后,再行反攻。”

“其二,邙山乃洛阳之制高点,系洛阳防御之根本支撑,由青年军第 1 军第 3 师镇守,该师应据邙山之山地向北布防。”

“其三,经城防司令部研判,此次日军主攻之方向为东面。东面之制高点东马坡一线,由青年军第 1 军第 2 师驻守,该师应依傍山地和瀍涧向东布防。”

“其四,洛阳城区交由熟悉本地情形之第 15 军军直属队及其第 64 师镇守,该师应依傍洛水展开,向南防御。”

“其五,第 15 军第 65 师以西工区为集结地,依傍七里河展开,向西防御。”

“其六,青年军第 1 军第 1 师于洛阳火车站集结,以备不时之需。”

“其七,城防部队之重型火炮,务必集中运用,山炮部队集结于邙山,构筑炮兵阵地,拱卫洛阳战局。”

“其八,城防纪律之八杀令已颁布,如有违抗,一概军法论处。”

“此令,民国三十三年四月二日。”

城防部署下发后,许粟麾下各部队立刻开始了紧张的调度。

部队要接管新阵地,不是让人跑到地方住下来就行了。

要派侦察兵熟悉战场环境,要派后勤部队重新搭建补给路线,要派通讯兵构建和城防司令部的通讯网络……

总有人以为打仗是个很轻松的活,只要找几个幕僚给自己干活,大帅就可以稳坐中军帐,摇一摇羽扇就可以让敌人灰飞烟灭了。

其实打仗是个百分之百的苦差事,许粟眼睛一睁,洛阳城的十万大军就指着他活命呢,光是这种无形的压力就可以把普通人逼疯了。

更不要说,巨量的实际工作了。

战争史上,累死的指挥官比比皆是。就是从战场上活着退下来了,指挥了大兵团作战的战将也大多百病缠身。

这就是被巨量的工作压垮了。

经历过战争的人没有喜欢战争的,因为战争剥去外壳的荣耀和豪情后,内里就是一个苦字。

许粟的应对办法和大多数将领的应对办法一样,熬。

他的麾下不是没有参谋部帮忙,相反,设置在邙山山沟里的城防司令部,人数已经达到600多人了,光是租老乡的房子就占了十来间。

但洛阳城防的事务实在太多了,城防司令部里滴滴答答的电台声和叮铃铃的电话声彻夜不停,搅得人头疼。

现在正值冬季,部队的棉衣急需解决。北方的冬天可不是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冷是可以直接冻死人的,南方的冷则更多的是昼夜温差大,人失温至死。

许粟部队的南方薄棉衣到洛阳已经不适应了,要尽快换成北方的厚棉衣,不然部队就要丧失机动力了。

部队到了北方,主食就要换成小麦,伙食要重新调剂。

因为猛然来到北方,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官兵,这些人也要司令部安排医治。

城防部队的技术军官不足,像什么后勤、通迅、医疗等等,都要司令部派人去实地指导工作。

就说炮兵阵地的设置都是个大问题。

许粟把师山炮营换成重迫击炮营除了要加强机动性外,还考虑迫击炮比山炮好使,炮兵人员培养起来比较容易。

实在不行,把原来部队里用82迫击炮的人调过来临时顶上也可以凑合。

不过各个炮兵阵地设置在哪里,具体向哪几个地区提供火力支援,就需要真正的炮兵指挥官设定了。

城防司令部现在把手头的几个炮兵人才催得跟屁股上点了火似的,在洛阳城的防御阵地上转来转去。

总之各类事务千头万绪,一下子都涌了过来。

有时候也不能说国军将领不想带好部队,只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确实吃不下这份苦。

干脆就随了国军大流,贪赃枉法多快乐,上班摸摸鱼,一天就过去了。

什么鬼子进攻,什么家国沦丧,现在正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说这些搅乱氛围的话。

许粟和他们不同。

许粟这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莫测的带兵技巧。他所奉行的带兵之道,就在于一个“实”字。

所谓“实”,就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他对待带兵这件事,就兵书上说的那样,原原本本地按照上面所写的去做。

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地按照兵书的教导去训练士兵、指挥战斗,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这种实实在在的带兵方式,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有些古板和无趣,但许粟却坚信这才是带兵的正道。

在许粟的这份真诚下,城防司令部中发出的命令构织的洛阳城防御网络,在一点一滴地搭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