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洛阳整军(2 / 2)

中午要批复参谋部递交上来的各类文件。

下午要参加和友军一起举行的酒会。

觥筹交错间,许粟都快以为自己变成交际花了。

事实上,这正是城防司令所肩负的重要职责所在。

作为城防司令,他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更要懂得如何凝聚人心。

洛阳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单凭许粟所率领的201师,哪怕他们个个都如钢铁般坚强,又能在如此庞大的城市防御战中发挥多少作用呢?

毕竟,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还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许粟必须提前协调好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城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防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鬼子的进攻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洛阳城的防御潜力。

随着3月的到来,组建青年军的命令终于下来了。

许粟的201师正式整编为青年军第一军。

青年军第一军下辖三个步兵师,是一个加强美械后的步兵军。

军部下辖有山炮团、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特务营、搜索营以及野战医院。

算上扩编后的参谋部以及警卫团,军直属人员足有1万多人。

每个步兵师,辖3个团及直属重迫击炮营。

之所以没有按照美军的建议去建立山炮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许粟在采购装备时,始终秉持着轻量化和骡马化的理念。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具备机动性的火力,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火力。

否则,无论这些武器装备看起来多么威武雄壮,都不过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废铁罢了。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府本身就拥有生产 120 毫米迫击炮炮弹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国府能够自行承担一部分弹药的补充任务,从而减轻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师部另加强了辎重营、特务连、搜索连、工兵连、卫生队、野战医院。

一个师满编人员达到2万余人。

再加上许粟自己整编出来的三个民夫团。

青年军第一军的总人数达到了8万人。

已经是战场上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了。

但是极速扩编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尽管许粟从重庆就开始准备了,事到临头仍然忙的不可开交。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师长的人选。这次扩编为两个师,看似是正常的军事安排,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

实际上,光头这一举动是玩了一招“两桃杀三士”的小把戏。

原来,201师共有三个团长,而现在要从他们中间选出两个人担任师长。

这无疑给许粟出了一道难题,因为无论他如何选择,都必然会引起其中一人的不满。

这就是低估了许粟带兵的能力。

随着一场接一场的胜仗,许粟的威信其实已经深入到部队基层了。

再加上许粟不断推进思想工作,部队也在不断走向正规化。

许粟的部队里,官兵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在逐步减弱了。

许粟始终牢记并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恩自上出”。所有的恩泽和好处都应该源自上级,而不是由

尽管部队拥有丰富的物资和充足的军饷,但这些资源并不是由各级军官自行发放的。

相反,它们都由许粟直接掌控,并通过一直延伸到营的参谋人员进行统一的分发。这样一来,许粟就能确保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不会被个别军官滥用或操纵。

通过这种方式,许粟有效地避免了在他的部队中形成各种派系,保持了部队的纯洁性和统一性,让所有的士兵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从而更好地为他效忠。

因此,只要不太违背军官阶级层的利益,许粟说他这帮老兄弟当什么官,他们就当什么官。

这次整编时,许粟已经提前和各级军官协调过了。

孙志远是许粟的亲信,由原201师老部队改编来的青年军第一军一师由他担任师长。

楚文是西北军的老人,带兵能力强,抽调部队骨干组建的新部队,青年军第一军二师就由他担任师长。

接下来就是麻烦事,去新调来的部队当副师长。

人选也定了,许粟指定马阳去。

他年龄大,又是老行伍,能够很好地控制部队,并和新部队的军官们搞好关系。

不过这也是降了一级,许粟也不能太强迫他。

他带兵的风格一向是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让大家自己想干活。

他和马阳谈了一次后,把马阳看重的两个后辈提了一级,算是补偿吧。

部队主官确定了,底层军官的问题也要解决。

打仗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高度的组织性和严密的规划。仅仅依靠那些两眼不识一个字、只会盲目冲动向前冲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当部队规模不断扩大时,管理和协调工作也会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文官来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许粟现在就是缺文官,特别是缺参谋。

不是缺一个两个,部队一扩编,参谋岗位至少要新招五百多号人。

就这,还是刚好够把青年军第一军指挥动的人数,要想流畅地指挥,做到如臂使指的地步,参谋的数量还要增加。

而且部队扩编了,技术兵种的缺口也非常大。

各个师的炮兵营的指挥人员,工兵营的工程人才,辎重营养马的兽医等等,都需要补充。

这些可不是拉几个身体健壮的大头兵能顶上去的。

许粟在重庆出发前,便在师部设立了集训队,并同时举办了多个培训班。他将师部原有的参谋和技术人员都调派上去担任教员。

这些教员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任务,他们也感到压力巨大,不过许粟这里可不养闲人。

就这样,以 20 天为一个周期,学员们轮番接受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们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和技能,抽调上来的学员们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勉勉强强地先将青年军第一军的各个关键岗位都填上了人。

不过培训时间太短了,导致这些人只是知道要干什么,但怎么干还是一头雾水,只能一边向军参谋部请示一边在实践中学习。

到了3月中旬,光头要编入青年军第一军的外军到了。

光头是绝对不可能用嫡系部队给许粟添堵的。因为那样做会削弱他自己的实力,对他的统治根基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光头也不能调遣杂牌军来对付许粟。这些杂牌军忠诚度也难以保证,很可能会被许粟轻易吞并。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光头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决定从那些已经被中央收编、相对较为听话的杂牌军中挑选出一支表现较好的部队,让他们去盯着许粟。

这样既可以避免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又能保证有一定的实力来牵制许粟,不至于让他过于嚣张。

“老马。”许粟招呼着马阳过来。

“这就是你以后的搭档了,第110师的廖师长。”

“廖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