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开赴洛阳(2 / 2)

国军长官们虽然对自己的军权抓得比较紧,但对士兵本身却不看重。

在国军里,士兵待遇通常都很低,经常吃不饱饭,所以大家经常做逃兵。

这些逃兵并非是逃回自己的家乡,因为那样做的话,他们肯定会被抓回军营并处以极刑。

毕竟,逃兵在任何军队中都是被严厉禁止和惩罚的行为。

这些老兵油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逃到其他部队去继续当兵。这样一来,即使他们以前的长官偶然间碰见了他们,也很难将他们抓回去。

毕竟,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管辖权和规定,而且对于其他部队的士兵,他们也没有直接的处置权力。

国军的各个部队就像是一家家独立的企业,而士兵们则像是企业中的员工。

在这些“企业”之间,士兵们可以相互跳槽,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当然,这种跳槽行为并不被官方所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时有发生。

后来解放军建立了,才杜绝了这种现象。

组织严密不是红色武装自夸,而是对比前现代军队那种散漫的放羊式的管理,红色部队确实抓住了基层。

许粟现在是一手抓名册,一手抓粮饷,力求行军路上不要把队伍跑散了。

现在有了美军后勤支撑,201师普通士兵每天的口粮标准已经提升到了一斤粮半斤菜半斤肉。

就这个待遇,可着国军部队找,除了驻印军就找不到更好的了。

而且许粟对于伙食的重视程度不仅仅体现在要保证足额供应上,他对于伙食的质量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把控。

他要求伙食必须在禁辣、重盐和禁酒的标准下,尽可能地变化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以此来提升官兵们的胃口。

再加上许粟没有吃空饷,

行军每天晚上都要点名,彻底杜绝了部队跑散的风险。

许粟利用禅达靠近美援通道的地理优势,成功引进了先进的美国纺织技术,对军衣作坊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

这一举动不仅让军衣作坊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还使得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部队正好进行了人员裁汰,一批老弱士兵离开了军队。

这些退伍士兵虽然在体力上可能稍逊一筹,但他们具备纪律性强、服从命令等优秀品质。

于是,许粟对这些退伍士兵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迅速掌握了纺织技术和军衣制作工艺,把他们塞进了作坊。

这些经过培训的退伍士兵成为了军衣作坊的得力工人,为作坊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201师的军装已经统一换成灰蓝色棉斜纹布,不再是以前那种灰扑扑的一拉就碎的劣质麻布了。

新军装不仅手感柔软、耐磨耐用,而且染了色后不掉色,色彩明亮。

部队一水儿的灰蓝色军装穿出去,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当这支军队行进在蜀中栈道时,当地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

他们惊讶地看着这支绵延数十里的队伍,每个人都身着统一的军装,身姿挺拔,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是哪支军队啊?看起来好威风!”

有人猜测道:“会不会是红色武装打回来了?”这个猜测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表情。

许粟只能张贴出告示,再三解释,才让热情的群众退了下去。

行军千里,最重要的衣物其实是布鞋。

尽管红色武装常常强调他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穿着草鞋艰苦奋战,最终打下江山的历程是多么的艰难。

然而,事实上在那个旧时代的中国,部队普遍穿着草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相比之下,那些能够得到老乡们亲手纳制的布鞋的红色武装反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

国军士兵常常穿着草鞋进行长途行军。这些草鞋虽然轻便,但缺乏足够的支撑和保护,无法有效地缓解长时间行军对脚部的压力。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士兵们的脚逐渐承受不住这种持续的压力,脚底的肌肉和骨骼开始变形。原本圆润的脚底逐渐变得扁平,成了扁平足。

扁平足一旦形成,士兵们的脚就失去了正常的弓形结构,无法有效地分散身体的重量和冲击力。他们的脚在承受压力时会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疲劳。

更严重的是,扁平足会影响士兵们的运动能力。他们无法像正常脚型的人那样进行剧烈的运动,比如奔跑、跳跃等。

这对于需要在战场上迅速行动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因此,一旦士兵们的脚变成扁平足,他们就很难再适应军队的高强度训练和战斗任务。这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生活,也会对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深知这一点的许粟第一时间从禅达调来了大批布鞋下发。

行军中还是老章程,新兵如果爱惜布鞋藏起来不穿,穿自己编的草鞋。

一律要打军棍。

部队里的生活是集体化的,大家都要遵循统一的规定和纪律。文化教员会详细地向你解释每项任务和行动背后的原因,但你不能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一天的行军结束后,必须用热水泡脚。这不仅可以缓解脚部的疲劳,还能预防一些脚部疾病的发生。

对于脚上裂开的伤口,文化教员会指导士兵用猪油进行涂抹。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实际上猪油具有一定的滋润和保护作用,能够帮助伤口更快地愈合。

这些规定和措施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是为了保障士兵们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

许粟下了严令,这支部队必须要严格遵守,不能违背。

不能因为猪油贵,就偷偷藏下来。

许粟一旦发现了,就要打士兵手板。

对于许粟来说,他不仅仅是这些士兵的上级,更是他们的大家长。

在部队尚未踏上战场之前,他将每一个士兵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照料。

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确保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他关注他们的训练情况,督促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技能。他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许粟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他们一个都不掉队,全部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抗日战场上去。

经过二十天艰苦的行军,终于,洛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