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衣锦返乡(2 / 2)

和那种队列松松垮垮、军容军纪一塌糊涂的部队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样的部队给人一种散漫、无序的感觉,让人对其战斗力产生怀疑。

即使是普通百姓,一眼望去也能明显感觉到201师的与众不同。

事实上,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误解,他们认为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后,必定会呈现出一片混乱不堪、脏兮兮的景象。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这支部队刚刚经历过激烈战斗的事实。

许粟带了兵,就知道这纯粹是胡说。

真正优秀的部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军容和纪律。

军队作战,并非是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紧密协作的集体。它就像一台精心设计的机器,每个部件都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以确保整体的高效运行。

而部队的军纪,则如同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和校准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明的军纪能够规范士兵的行为,从而保证整个部队的行动协调一致。

一旦军纪败坏,这台原本精密的机器就会失去平衡,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也会变得混乱不堪。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在战场上一败涂地。

201师虽然刚从战场上下来,但是战火反而淬炼了部队。

应该说学不会纪律的士兵,都在战场上被宪兵拖出去枪毙了。

国府给201师安排的营地,位于山脚,正好要经过市区。

远远看见201师大感震撼的重庆市民,等到部队靠近后,不由窃窃私语起来。

“真年轻啊。这些兵估计还没我儿子大呢。”

旁边的人也附和着说:“是啊,哪有这么年轻的兵啊,这都是些孩子吧。”

一旁的市民不禁摇头叹息:“造孽啊!这么小的年纪就来当兵,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呢。”

大家都沉默了,心中涌起一股对这些年轻士兵的怜悯之情。

许粟听着旁边市民的议论,心里也是万般无奈。

201师从入缅以来接连几次大战,损失的士兵已近十万。

这个数字乍一听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将其放置在禅达,就会发现它所代表的意义是如此重大——整整两代人牺牲了。

在禅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即使许粟已经采取了扩大征兵地的措施,试图缓解这一问题,但人口的断层依然难以避免。

毕竟,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需要时间的积累,这种断层所带来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全弥补的。

在暖水街战斗的后期,201师所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伤亡数字急剧攀升。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被调换上来的士兵都是些毫无经验的新兵。

更关键的是,许粟如今能够领到的兵员,绝大多数只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尽管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但与成年男子相比,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经验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许粟抵达了营地后,顾不上休息,立刻从行李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厚礼,径直朝着自己在国府中的朋友的居住地走去。

马上要开始补充新兵了,他想要换个师管区,不能再补充娃娃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