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国军指挥官大多数都违反了师长距第一线三至五公里,军长八至九公里,总司令十二至二十公里的严格规定,远远地躲在后方,无法确保及时掌控一线战情。”
“战区长官部的命令下来后,不少部队在追击鬼子的途中,直接中了埋伏,损失惨重,折了好几个团长。”
许粟的话说完,,不代表他可以允许其他人给国军挑毛病。
许粟收起自己的报告,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他这一番话,只希望能够唤醒几个国军军官,给下次会战打个根基。
至于光头,就让他写日记骂自己去吧。
更狠的话,许粟还没说呢。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延续,一场又一场规模宏大的大会战接连爆发。然而,国民党军队却缺乏一套完善的干部培养体系。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干部在残酷的战争中迅速消耗殆尽。
如今,国军的作战纪律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士兵们缺乏有效的指挥和约束,纪律松弛,士气低落,已经快成土匪了。
第十军的第一九口师师长朱岳,眼见前方战事吃紧,形势对己方极为不利,便心生怯意,不敢再往前推进。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潜伏在益阳三塘街,逗留不前,完全不顾及整个战局的发展。
不仅如此,朱岳还下达了一道荒谬的命令,要求下属的团长、营长等军官,带领部队回到桃花江一带去打游击。这一决定无疑是将部队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无法有效地支援前线作战,反而可能使自己陷入被敌人围剿的危险之中。
而当时附属该师的炮兵第一团第四连,由于没有得到步兵的掩护,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显得格外脆弱。最终,该连不幸损失了两门宝贵的卜福式山炮,这无疑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师在撤退德山的途中,经过了朱家站。当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当地的民众们都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当第三师的部队来到这里时,他们却发现有一户人家里面还有数人在。
这户人家的主人出于对国军的恐惧不敢出门。但第三师的连长却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户人家没有尽到应有的招待义务。
在情绪的驱使下,这位连长竟然下令放火烧毁了这户民房。火焰瞬间吞噬了房屋,屋内的人们惊恐万分,四处奔逃。这一行为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和愤怒。
军部卫生第十三大队在此次转运伤兵的过程中,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他们不仅沿途遗弃了大量伤兵,而且对于那些已经成功抢救下来的伤兵,也常常疏忽大意,两三天都不给他们换药。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简直就是对伤兵生命的漠视。
然而,这些事情许粟并没有说出口,他选择了沉默。毕竟,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有些事情只能暂时被搁置。从这个角度来看,光头在常德召开的会议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光头原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应对日军的进攻等等。但事实上,他回去之后,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个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更糟糕的是,那些怕死的军官们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他们依然逍遥法外,继续享受着特权和待遇,而那些勇敢无畏的士兵们却在前线浴血奋战,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禁感到失望和愤怒。光头的会议不仅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反而让人们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他的不作为和纵容只会让抗战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至于许粟,他得到了命令,休整一个月后,开赴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