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运不同的是,船只在水面上毫无遮掩,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中。一旦遭遇空袭,船只只能在水面上无助地打转,四处躲闪。
然而,这种躲闪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只要空袭的飞机密度增加,船只就会陷入无处可藏的绝境。
相比之下,陆运则具有明显的优势。陆地上有山川、田埂、房屋等各种自然和人造的遮蔽物可供利用。
如果空袭是突然发动的,这些遮蔽物可以为运输队提供一定程度的掩护。但如果运输队事先有所准备,空军的飞机就很难找到地面上的目标,从而使空袭的效果大打折扣。
201师现在重点打击的就是鬼子在西面的这条补给线。
这条补给线由长江沿岸出发,经过暖水街,在这里给鬼子的第13师团补充完毕后,南下延伸到进攻常德的鬼子部队中。
这条补给线,中国空军打不中,地面上的国军部队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又兵力不足,抽不出部队进行反击。
现在可以发挥作用的,只能指望201师了。
许粟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从 201 师中挑选出最精锐、最勇猛的战士,迅速组建起了二十多支敌后突击小队。这些小队成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精英,他们具备高超的战斗技能和无畏的勇气。
每支突击小队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目标,他们像一把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这些小队在许粟的指挥下,穿梭于敌后,对鬼子的据点、补给线、通讯设施等关键目标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
突击小队的行动迅速而果断,给鬼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恐慌。鬼子们在这些突然而来的攻击面前措手不及,防线被撕开了一个个缺口。
这些突击小队通常都是以排级规模组建而成,人数大约在三十人左右。
每个士兵都统一配备了中正式步枪,这种步枪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良好的射击效果。
在重火力方面,突击小队装备了五挺轻机枪。这些轻机枪经过专门的轻量化处理,使得它们在保持一定火力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更便于士兵携带和操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部队的长途行军能力,突击小队还特意舍弃了一些较为笨重的武器,如重机枪和迫击炮等。
这样一来,整个小队的装备更加轻便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作战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突击小队的每个成员都携带了八枚手榴弹。这些手榴弹主要用于攻击鬼子的运输队,一旦发现目标,士兵们可以迅速投掷手榴弹,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
在前方,国军将士们在王耀武的卓越指挥下,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们毫不退缩,以必死的决心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阵地战。
与此同时,在后方,许粟率领着他的部队连续出击。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国军的顽强抵抗和后方部队的有力支援,最终让日军的攻势在11月22日这一天,被硬生生地阻挡在了桃源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