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快要60岁的他,在澧水南面重新集结部队后,亲自拿着冲锋枪,带着73军还能作战的部队,向着石门一线的鬼子发起决死反击。
汪之斌想着趁着自己还能调动部队,多少要为民族做点贡献,至少可以拖延一下鬼子向常德和暖水街的攻势。
此时,国军空军也开始转移到石门一线,全力阻击鬼子南下。
11月16日,美军第14航空队连续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在石门上空对正在渡河的鬼子骑兵和步兵展开轰炸和扫射击沉了鬼子五十多艘船,其中还包括一艘乘坐着百名鬼子士兵的平底船。
不过国军空军的离开,也让暖水街的201师压力大了起来。
本来在国军空军威胁下,鬼子的后勤线已经快要断了,鬼子在暖水街的炮兵的炮弹已经快供应不上了。
但是国军空军一走,鬼子立刻就加强了后勤运输,在武汉一带强征劳工,把储备在武汉的炮弹加紧运到了暖水街前线。
时间催的太紧,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劳工。
在暖水街战场,可不是石门战场的激烈程度可比的。
中日双方一天打出去75毫米以上的炮弹都有数千发,在前线的阵地上,炮弹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稀稀落落的春雨一样。
在石门一线,鬼子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发起炮击。
随着整条战线的节节后退,201师在暖水街的死战越发明显。
他们的战斗不仅把鬼子主要进攻兵力,两个师团,拖在了暖水街。而且把鬼子的一大半后勤物资都消耗在暖水街的几块阵地上。
西面的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打到了慈利,并死死地盯住了74军。
然而,他们的攻势不得不停顿下来。
这并不是因为日军的士气低落或者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而是因为他们的后勤物资已经耗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弹药,就算鬼子兵再怎么疯狂,也不可能饿着肚子去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国军一等一主力部队拼命。
11月16日,天降大雨。
在洞庭湖驻守的国军,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对鬼子的警惕性逐渐降低。
他们认为恶劣的天气条件会让鬼子望而却步,不可能冒险渡湖进攻。
然而,鬼子却趁着夜色和暴雨的掩护,悄悄地展开了偷渡行动。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国军的麻痹大意,没有引起丝毫的警觉。
当国军意识到情况不妙时,鬼子已经从东面逼近了常德。
本来,鬼子的第116师团就从北面逼近了常德,现在鬼子第39师团又从东面逼近了常德。
要是西面的鬼子再压下来,常德就被围死了。
此时,光头声称自己要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
74军军长王耀武被吓得要死。
光头在重庆指挥,已经把国军第六战区大好的战局指挥的一塌糊涂,要是他直接来了,国军还有活路。
王耀武赶紧向重庆发出电报,恳求光头不要费神前来。
“钧座国家元首,日理万机,恳乞仍坐镇陪都。”
“我军缴获敌人之文件、日记本与其地图标示,敌人进攻常德及暖水街企图已经暴露。”
“无论友军努力与否,职当谨遵钧座向日(十三日)训示,鼓励士气、痛歼顽敌。”
光是和重庆的往来电报就花了一天的时间,王耀武才把光头劝了回去。
一来二去,时间就到了11月17日。
因为忙着和光头扯皮,国军部队一直没有调动部署,结果被又接上了后勤线的鬼子咬住了。
其实,光头根本不准备来。他只是疑心重,有事没事折腾一下前线的将领罢了。
实际上,光头已经要飞赴埃及了,他正要去参加开罗会议呢。
就在光头这么一折腾的功夫,鬼子的第3师团向慈利74军的前哨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守卫这片阵地的,是第58师的一个营。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寸土不让。
战斗异常激烈,鬼子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都被英勇的守军击退。然而,敌人的数量众多,攻势愈发凶猛。
尽管如此,这个营的官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死死地顶住了鬼子整整一天的进攻。
夜幕降临,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这个营的官兵们已经全部阵亡。
鬼子立刻开始连夜进攻74军的主阵地,双方展开激战。
打到18日早上,慈利战线全线失守,74军全体转进。
慈利沿线一丢,西面鬼子就到了常德了。
18日,飞赴开罗途中的光头,对常德战局深感不安。
他马上要以一个大国首脑身份出现在世界面前,要是仗打输了,他多丢脸呀。
为此,他焦虑的连会都开不好了。
他连续发电报让全军发起反击,把鬼子推回去。
这个命令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话可说。
经过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连续大战,如今的局面已经到了如此艰难的地步,就连最后一支被寄予厚望的生力军——74 军,都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遭受重创,几乎被打残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谁能反击?谁来反击?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国军前线指挥只能下令将所有还能派上用场的部队从刚刚抢修好的阵地上紧急调遣出来,径直冲向鬼子的阵地,希望能以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冲击。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国军将士们已经拼尽全力,他们的鲜血几乎都流尽了,但除了 201 师在反攻中艰难地推进了十公里外,其他部队的进攻都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成效。
常德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