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鬼子伞兵(1 / 2)

接下来的几天,采访团被安排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

看着前方炮声隆隆的战场,后方步履匆忙的司令部,却始终不能接近。

向导们带着他们绕来绕去,只是在一些无人的村庄里,伪装的补给点逗留。

最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童欣看到自己团里的人一下子被201师的情报人员拖走了一半,听着隔壁传来的惨叫声,她几乎被吓得半死。

幸好,谢云舟没有被拖走,反而一直在一旁安慰着童欣,才没有让她吓破胆。

等到天明的时候,一个双手沾满血的士官走了进来:“师长说了,你们不要待在后方白吃粮食,都上前线采访去。”

童欣能说什么,她敢说什么。

她可不想变成鲜血的一部分,只能跟着士官乖乖上了东溪河阵地。

他们首先是被塞进了一队支援前线的医护队中。

东溪河阵地的战斗已经越来越激烈了,伤员实在太多,后送十分困难。

战场上,伤员的时间实际上只有八个小时。

要是受伤后,八个小时内还不能接受手术,伤员伤口基本就会感染,就基本没救了。

战场救护,就是要把这八个小时抢出来。

要争取救护时间,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把后方医院前移,缩短伤员后送救护的路程,可以把时间抢出来。这个办法,中国战场使用的最好的人,大家都知道,是白求恩。

他的手术室就在鬼子的迫击炮射程之内。他牺牲的直接原因,就是鬼子突进的太快,医院紧急转移中不慎感染,最后无药医治,牺牲了。

许粟是用不来这个办法的。

白求恩是为理想来的中国,他是不怕牺牲的。

许粟队伍里的美国手术小组是为工资来的,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有死在战场可能,但是他们的觉悟和白求恩差得远了。

他们才不会把手术室靠近前线呢。

另一个缩短救护时间的办法,就是加强前线的救护力量。只要给受伤的士兵一些基本的救护,比如用盐水冲洗一下伤口,用干净的绷带绑住伤口,前线的医护兵把伤口简单处理一下。伤兵可以等待手术的时间就可以大大增加。

其实,其他工业化国家是两种办法同时用的,他们的伤兵的存活率就十分高。

不过,许粟现在只用一种,加强前线医护力量,自己的兵力就已经十分吃紧了。

战斗打了几天,能前派的男医护兵已经死光了,手术室里帮医生锯胳膊锯腿,掰过头砸子弹还要男医护兵干呢。

现在,童欣他们加入的就是这么一支女子医护队。

不过,和采访团中娇滴滴的记者不同。

这些女医护都是许粟从南洋招募的,虽然他们本来也是娇滴滴的大小姐,但是跟着许粟南征北战,早就锻炼出来了。

医护队刚赶了一段路,就撞上了到后方捣乱的鬼子伞兵。

许粟和鬼子在前线打得火热,双方现在基本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

鬼子现在在前线天天放毒气,扔细菌弹,想要把许粟的防线撕开。

许粟把前线的坑道挖的越来越完善,工事越修越坚固,鬼子始终打不开东溪河的防线。

许粟凭借自己的士兵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派遣小分队绕后偷袭鬼子后方。

这些小分队一般都是加强班,装备有两挺轻机枪,两门掷弹筒,人数大概有二十人左右。

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风声。鬼子哨兵们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早已疲惫不堪。他们强打着精神,坚守在营地周围。

然后,他们就会看到远处夜色中闪烁着微弱的火光。那火光若隐若现,仿佛是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而这火光,其实正是国军小队的枪口焰。

这些枪口焰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不时地闪烁着。每一次闪烁,都代表着国军小队的一次射击,也意味着一个鬼子返回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