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许粟一口回绝:“战斗是为了战役才发起的。只有站在战役全局看,战斗才有意义。”
“咱们这里打得难一点,牺牲多一点。石牌方向的压力就能小一点。”
“只要咱们能够调动日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回援,石牌的守卫就没有问题了。战区预备队74军就可以趁机割裂日军防线,扭转战局。”
看到林译还要说什么,许粟一抬手制止了他:“好了,这事就不要讨论了。让警卫连尽快把情报从鬼子口里撬出来。”
在激烈的战斗中,201师抓住了不少鬼子俘虏。
许粟才没有把他们活埋,这可是上好的情报来源。
不同于红色方面的思想工作,许粟对鬼子俘虏的审问手段只有一个。
除了打就是打。
找个牢靠的柱子,把鬼子俘虏挂上去,几个大汉脱了上衣就是干。
一般半个小时,情报就能交代出来。
强硬一点的,一个小时,基本也交代了。
要是挺到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人就没气了,换下一个吧。
许粟对鬼子情报的需求是十分大的。只要他们说,说什么都行。
吃了什么,穿了什么,战斗开始前,弹药发放了多少,鬼子队伍里风气怎么样,一线的带兵长官是什么资历出身……
只要你说,许粟都要收集。
但你要是不说,那你就没有用了。
没用的鬼子是不能浪费粮食的。
命令传达下去后,许粟和来自上面的命令扯皮起来。
光头居然直接把命令下到许粟的补充团,要求他们立刻去支援渔洋河战场。
许粟赶紧上报,自己已经陷入激烈战斗中,部队实在是没法移动了,才制止了部队的行动。
津市到渔洋河的道路根本没有任何部队掩护,又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部队去干什么,等着被鬼子部队伏击吗?
光头指挥部队老是喜欢在一个地方猛然集结庞大兵力,似乎是指望拿人数压倒敌人。
他也不想想,十几万人聚集在几个小县城,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官兵们吃完自己携带的粮食,难道可以原地光合作用活下来吗?
更不要说,鬼子的火力比国军强,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给鬼子炮火刷战绩的吗?
许粟和刚刚到达战区的陈诚以及74军军长电报往来不断,最终一起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
以江防军在正面节节抗击,以201师和第10集团军从侧背出击拖住日军兵力。等到日军疲惫后,投入74军,一举将战线拉长的鬼子拦腰截断,歼灭于江岸。
现在的问题是,一定要抓住鬼子主力,才能实施作战计划。
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鬼子的第3师团和第17师团在哪里。
许粟把来自前线的战报看了一遍又一遍,自己对面是小柴支队、户田支队和还没有出动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
江防军的对面是鬼子的野地支队、野沟支队、第39以及13师团。
许粟挠得头发大把的掉。
怪了,这么小的一个战场,几万鬼子就这么不见了?
“报告,俘虏审讯出来了,找到鬼子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