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三团以营为单位,分路攻击日军后。
灵活的部队编制就发挥了他的作用。
一个连就可以牵制住鬼子一个小队,一个营扑上去后,就能打垮鬼子一个中队。
相比于沟通不畅的鬼子。许粟的连一级下辖的六个排,平时生活战斗都在一起,彼此之间又是同一个上级,配合十分流畅。
而且许粟的连配备了压制炮火,一个60毫米迫击炮排,可以轻松压制鬼子小队配备的掷弹筒。
这种情况下,鬼子小队只能向中队申请火力支援,然而这样一来,整个鬼子中队就被拖在原地了。
陈帝江就带着自己的连和鬼子的一个中队打得有来有回。
作为三团的带兵干部,他也沾染了团长楚文的脾性。
一打起仗来,就喜欢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
“快,让六排去支援二排,加强左翼火力。”陈帝江一把抓起自己的水壶,猛灌了几口凉水缓解喉咙的刺痒。
眼看鬼子居然顶着集中起来的机枪火力开始万岁冲锋,陈帝江一边亲自架起机枪开始扫射鬼子侧翼,一边向着通讯兵怒吼:“让60炮集中炮火,把左翼的鬼子打散。”
随着密集的炮弹,鬼子小队的冲锋被压制在了原地。
陈帝江赶紧调集四个排,向着鬼子小队包抄而去。
另一个中队的鬼子小队却只能在侧后方,眼睁睁地看着前面的鬼子小队被包围。
没有中队的命令,他们不能动。
最终,侧后方的鬼子小队没有等待命令,擅自支援了上来。
陈帝江赶紧带着部队在预备队的支撑下,边打边撤,重新将战线稳固起来。
但是,擅自行动的鬼子小队却没能挽救自己的中队。
当正面战事紧急的时刻,中队的传令兵却找不到这支本来应该在原地的生力军,被三团的另一个营打得大败。
而且放眼全局,这样的小战场比比皆是。
在绵延数十里的战线上,信号弹四起,三团的各个部队凭借着自身的火力和兵力优势,反复袭击撤退中的鬼子。
突围的鬼子被三团的侧击打得混乱不堪,刚刚恢复的部队建制在不断的伤亡面前又崩溃了。鬼子只能分成更小的集团,开始不顾一切,向着南方跑。
然而,鬼子们还没有从三团的侧击中回过神来。
二团已经如同一股旋风席卷而来。二团早就眼馋这块肥肉了,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分散成数十人一股的鬼子小集群展开了围攻。
二团的战士们配合默契,他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向着包围圈里的鬼子步步紧逼。
鬼子小集群在二团的猛烈围攻下,根本无法抵挡,一个又一个小核桃被砸开了。
最终,在二团和三团的紧密协作下,针谷逸郎丢在原地的鬼子大部队被彻底击溃了,只有几百人逃回了后方的草尾镇。
然而,针谷逸郎还没有把自己手底下的这几百号人组织起来。
一团已经把草尾镇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