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副官们虽然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代替将领们去上课,而真正的将领们则在外面逍遥自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导致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原本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国军将领们的素质和能力的计划也完全落空。
光头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但他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张灵甫。
他在陆军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只去了一趟开班式,剩下的课程就交给自己的副官了。结果自己战术水平差的要命。
一旦遭遇袭击,就只知道缩成一团,等死。
许粟就从来不会把部队放在一起,部队放在一起,战线根本没法展开,只能等着敌人把自己围起来,砸核桃。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在前线,三分之一兵力在侧翼,三分之一兵力作为预备。
马阳的二团在前线激战,吸引住鬼子的注意力。楚文的三团已经穿过了三仙湖东面的千山红镇,向着鬼子侧翼包抄而来。
针谷逸郎的反应太慢了。
他太过于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低估了许粟。
他的迂回部队还没有出发,楚文的三团已经打到了他的脸上。
许粟所率领的部队,在得到美援罐头的滋养后,士兵们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些罐头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让士兵们的体格变得更加强壮。如今,他们的平均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130 斤!
这样的身体条件使得 201 师的行军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他们现在能够轻松地完成每日 60 公里的行军任务,而且还能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在战场上,速度就是生命,更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跑得快的部队,往往能够迅速抢占先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有时候,这种机动性甚至比拥有几门重炮还要有威力。
因为敌人可能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快速推进的部队所包围或击败。
针谷逸郎的侦察兵早就被许粟的侦察连清理干净了,他的视野已经被压缩在了几公里之内。
基本上,他刚刚得到汇报,楚文已经打上他的阵地了。
相比于习惯坚守阵地,集中火力、包围进攻的马阳的二团。
楚文的三团战斗风格更加狠辣。
他的进攻矛头,是分散开来的一系列步兵小组,他们身上除了汤姆逊冲锋枪和手榴弹外什么也不带。
他们后方是配备了重机枪、60炮的火力掩护组。
这些进攻小组,往往可以低姿匍匐前进数百米,然后突然跳入鬼子战壕,拿着汤姆逊四处猛烈扫射打开进攻缺口。
相比于许粟看一眼就会被它的威力气死的司登冲锋枪,汤姆逊的大威力子弹可以有效杀伤鬼子。这种11.43毫米的子弹打在人身上,一颗就是一个大窟窿。
随着步兵小组撕开防线,他们身后的大部队开始波浪式冲锋,各个连的重火力都在靠前部署。
虽然一开始,扛着沉重的火箭筒的士兵在鬼子老兵的精准射杀下牺牲了不少人。
但是他们还是很快就打开了一个宽大的防线缺口。
楚文根本不管两侧还在挣扎的鬼子小队,他带着三团直接从撕开的缺口里冲了进去,目标直指针谷逸郎的指挥部。
针谷逸郎刚开始指挥部队抵抗,只过了半小时,就被着急忙慌的鬼子参谋架起来,匆匆逃出了指挥部。
楚文一马当先冲进了鬼子支队的指挥部,把鬼子的指挥大脑打了个稀烂。
随后,他才带着部队回过身来,配合着已经发起进攻的二团。
慢慢料理已经失去指挥,已经混乱起来的鬼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