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是个兵为将有的部队。
士兵是将领的财产,他们依附在某个特定的人身上,而不是属于国家。
因此,打起仗来,国军往往伤亡不大就溃散了。
即使基层官兵想打,各级的军官也不想打了。自己的部队打光了,来日怕是只能去吃草了。自己的姨太太、大宅子、手里的地契、生意等等,以后可都要归别人了。
这也是他们就算能建立一两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也打不了大胜仗的原因。
战术可以有千百条,但首要的就是肯打。
许粟想尽办法,提高部队给养、按时发放军饷、训练基层军官、开展爱国教育,就是为了调动部队的情绪,培养进攻的思想。
不过,许粟的力量毕竟有限。
游击纵队在一连打了几次恶战之后,部队中军官的怕死思想又开始蔓延了。
这个时候,许粟的部队组织力已经达到国军的极限了。依靠自己的力量,他已经不可能再改革下去了。
要改变国军的兵为将有的弊病,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依靠思想工作,彻底改变部队的性质,这样一来病根就被彻底拔除了。不过许粟搞不了,他身边还有一批中统的老人盯着呢。
虽然这些人已经基本不干活了,但是部队都变成赤色的了,他们还能不上报吗?
再一个办法就是加强后勤,把收买回来。
这样一来,队伍指挥统一,官兵有了厚饷,也就会努力卖命了。
这也是西方军队的基本组织方式。
鸦片战争失败了,人们的脑海里,就自然出现了一个矛盾的西方军队形象。
既军纪严明又烧杀抢掠,既组织精良又逃兵众多。
其实吃空饷、打骂士兵、兵为将有等等毛病,西方军队都有,而且比清军还严重。
他们能建立强军,完全是他们不把底层的殖民地人民当人,搜刮了大笔财富,超量供给了军饷。部队有了钱,自然就强了。
说美军强,不要忘了美洲人民。说英军强,不要忘了印度人民。说法军强,不要忘了非洲人民。
但是这种部队已经成了娇兵,就算按时发军饷都维持不了战斗力,必须超发军饷才行,钱一断,军队就垮了。
这也是许粟领到美援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他既要把兵培养的能打仗,又不能把部队养的娇气。不然以后就不能打苦战了。
1942年11月,滇缅游击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1师,归军委会直辖。全师后撤至和顺镇,开始美械化。
系统已将后方的后勤统一纳入,美国人的物资,重庆的兵员开始源源不断的地向和顺汇聚而来。
首先到许粟手里的就是军费。
许粟在领到发放的美元后,没有直接将钱发给各级军官,而是投入了后方的工坊中,加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