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的最外层是一层精心挑选的木片,这些木片经过特殊处理,质地坚硬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外界的冲击。木片的后面是一层厚厚的棉花,这层棉花被土布紧密地包裹着,形成了一个柔软的缓冲层。当士兵遭受撞击时,棉花可以吸收部分冲击力,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而与身体直接接触的内层,则是用丝绸包裹的棉花。丝绸的光滑质地不仅能让士兵感到舒适,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意外的穿刺。这样的设计使得护具在提供保护的同时,也能保证士兵在训练中的灵活性。
整个护具是通过麻绳和棉线巧妙地捆扎在一起的。麻绳的坚固性确保了护具的整体结构稳定,而棉线的柔软性则避免了对士兵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这些护具都是根据每个士兵的身材和需求进行定制的。木片的大小需要精确把握,既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士兵在训练时的运动;也不能太小,否则在面对木枪等武器的攻击时,就容易被打穿,失去保护作用。
许粟对部队刺杀训练的要求一向是要实战化,要使用真实力道,不然上了战场,士兵就会使空力。
这样一来,刺杀护具的质量就很重要了。不然,刺杀实战化一次,全师就死上几十个,乐子就大了。
许粟记下护具出现的问题后,吩咐参谋处赶紧让后勤作坊重做一批。
早上10点,许粟来到祭旗坡炮兵阵地,开始指挥炮战。
炮兵营是师里最重要的火力单位,没有许粟的命令,他们是不能开火的。
“四号目标,三发急速射,放。”
炮弹划破雾气飞向对岸,炸出沉闷的响声。
许粟郁闷地放下望远镜,雾气越来越大了,炮击效果没有办法确认。
他转身对周参谋叮嘱道:“让侦察连靠近观察一下,给师里汇报炮击效果。”
这就要等到明天了,侦察连刚刚结束夜间侦察,还在休息,不能出动。
中午12点,许粟在祭旗坡阵地,查看三团的伙食,并顺带吃了中午饭。
许粟走在楚文的军营里,观察着士兵们地脸色。
脸色红润的,是老兵了,在军中时间较长,身体养了起来。
脸色蜡黄的,是新兵,刚刚补充,身体还得温养。
他选了一个新兵较多的连,来到他们的打饭点。
“师长。”许粟常下基层,炊事班长都认识他,看到他来了,赶紧给他打了一碗饭。
许粟接过来,用筷子扒拉了两下,看了看饭菜质量,递给一旁排队的新兵:“拿去吃吧,你先排队的,我只是来看看。”
新兵受宠若惊地走了。
许粟走到了盛放米饭的木桶前,拿起了放在木桶旁边的大勺,挖起了几勺米饭,把它们放在眼前,仔细地检查了起来。
他先用眼睛观察着这几勺米饭,看它们的颜色是否均匀,有没有夹杂着其他颜色的杂质。接着,他又用鼻子闻了闻,确认这几勺米饭的香气是否纯正,没有异味。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后,许粟确定米饭质量达标后,将饭放了回去。
他走到菜盆前,将勺子伸进菜盆里,开始搅拌起来。
随着勺子的转动,菜盆里的副食也跟着一起翻滚。他仔细地观察着副食的状态,看看菜品的丰富程度。他一边搅拌,一边用勺子轻轻挑起一些鸡毛菜,检查它们的质地。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后,他终于确定副食的质量没有问题,既足额足量,也没有掺水。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将勺子放回原处,转身离开菜盆。
“干的不错。”许粟点点头:“你们继续吧,我去下一个连检查。”
下午14点,许粟来到军械所,视察武器维修情况。
许粟建立的军械所连车床都没有,只有一些有限的机械,仅仅可以维修损坏不严重的武器。
经过几次大战,许粟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日军武器。
但是,鬼子有在战败前损坏武器的习惯。因此,许粟缴获的日军武器大部分都是坏的,需要经过维修才能使用。
许粟刚到军械所,就听到有人在里面喊,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