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游击纵队成立以来就没有打过大仗,以前打得多是营连级别的战斗。像他这种老兵也就是打过团级战斗,而且都是阵地防御战,条件好一点。
这次他一上山头,就看见山下密密麻麻的的鬼子,足有一千多人。队列的头尾已经伸出山谷了。
“连长,鬼子上来了。”他旁边的排长喊道。
陈远头探出战壕看了看,黑压压的一片,从谷底蔓延过来。
“快。”陈远指挥着营里分配下来的重机枪:“快到侧翼布置火力。”
营里的重机枪连战斗中不是聚在一起开火的,那不是给鬼子当靶子吗?
战斗中,重机枪小组会下发到各个连,由一线的连长掌握布置。重机枪连长只是负责弹药后勤,以及必要的兵力调配。
鬼子冲到距离战壕50米的时候,陈远指挥着全连来了一次火力齐射。把鬼子的排头部队一下打死了大半。
这种情况下,鬼子也没有什么战术了。短短几百米,还在火力覆盖下,部队是玩不出什么花样的,只能全力争夺制高点才有活路。
排头兵死了,鬼子后方集合起来的两个小队,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向着陈远的阵地扑来。
“机枪转移阵地。”陈远拖着重机枪小组的新兵赶紧离开。
这些新兵上了战场要么兴奋的要命,待在一个地方打个不停。要么就吓得要死,躲在战壕里瑟瑟发抖。
重机枪可是自己连里最重要的火力。配发下来的掷弹筒,根本打不准,只能吓唬一下人。
机枪停火之后,迎接鬼子的是许粟特色,手榴弹雨。
根本没有掩护的山坡上,鬼子被炸得鬼哭狼嚎。
他们磕了行军丸,可以被冲锋枪打中一梭子的情况下再跑几步。被步枪打中之后,可能倒下后还能拉响手雷。
但被手榴弹炸了,那当场就死了,扑腾都扑腾不了了。
鬼子还想组织自己的重火力,但是在乱哄哄的鬼子队列里,机枪连射界都展不开。
倒是掷弹筒效果不错,鬼子比陈远连里的那几个新兵打得准多了,几挺在原地待久了的轻机枪一下就被榴弹击中了。
气的陈远亲自抱着一挺轻机枪在阵地里跑来跑去,一有机会就停下来开火,硬是把冲上来的鬼子小队打了下去。
不过,鬼子最激烈的反抗也就到此为止了,一团的各个伏击部队已经全部到达了阵地。
为了有攻击把握,许粟把后方新兵都补充进了伏击部队,兵力达到了3000人,是山谷里鬼子的三倍。
小小的山谷里,32挺重机枪交叉的机枪弹道把鬼子队列从头扫到尾,打得鬼子趴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
许粟专门亲自掌握着两个60迫击炮连,盯着鬼子聚集的人群打,根本不让鬼子大队有集合的苗头。
许粟一边默默数着鬼子还在开火的机枪数量,思量着冲锋时机。一边听着林译给他汇报江滩上的情况。
“鬼子在江对岸集结了所有的队属炮兵,竹内把正面防线还剩下的两门平射炮也调了过来。他们正在全力掩护江滩的鬼子大队后撤。”
“不能让他们走了。”许粟皱起眉头:“不然以后得作战就麻烦了。楚文呢?让他立刻发起冲击,不惜代价缠住鬼子。重炮连不是还有6发炮弹吗?全部砸到鬼子的炮兵阵地上。”
许粟看着山谷中的战局:“这里必须速战速决,让82迫击炮连立刻抵近轰击鬼子的大队部,砸了他的脑袋。”
鬼子的大队部战斗一开始,就带着自己可以掌握的兵力,抢夺了一个小土包,现在已经构建好了野战阵地,60炮已经拿他们没有办法了。
林译走出去联系了楚文后,跑回来汇报情况:“楚团长说,江滩太开阔,鬼子用尸体构建起了阵地。三团兵力不够,冲不上去。”
“立刻把预备队调上去,务必缠住鬼子二十分钟。山谷战斗一结束,我就去支援他。”
82迫击炮连续轰击了五轮,终于把鬼子大队部给打哑巴了。
许粟赶紧打电话给前线的一团副团长孙志远:“你立刻组织冲锋,把鬼子分割开,逐个消灭。”
这时,林译突然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师长,江副师长跑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