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的指挥只需要一名精明强干的军官可以了。
一个师的指挥却需要一名受过高强度训练的军官才能勉强胜任。
由团到师的指挥能力要求,不是从一变到了二。
而是从一直接变到了一百。
团只是一个战术单位,只能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
师却是一个战略单位,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
把省党部放出去和虞家互咬后,许粟终于可以开始部队扩编工作。
这一下,无穷无尽的文件向许粟涌来。他每天早上八点一睁眼,就开始批文件,到晚上两点才能合上眼。
虞啸卿说他从来不坐下,那他怎么处理文件的?一天到晚站着批文件腿不酸吗?
大批新兵和长长的运输队列每天都行进在禅达的土路上,将山神庙营地撑得越来越大。
首先组建的是师一级的直属部队。
先是把自己从法庭拉回来的龙文章安放到副官处,
把郝西川升了一级,负责军医处,管着卫生连。在收回来的那批华侨支撑下,已经可以进行手术了。现在,团一级只负责伤员的基本救治和分类,伤势较重的可以后送到师部的野战救护所。
接着是林译负责的参谋处,这里是全师的大脑,也扩编到了120人。,炮兵营。
师炮兵营下辖一个装备两门英制榴弹炮的重炮连,两个82毫米迫击炮连。这个火力已经超过国内大部分部队了。因为后方火炮产能不足,现在的中原战场上,国军的一个师的最重要的支撑火力,还是82毫米迫击炮呢。
最重要的,是许粟的警卫排终于扩编成了警卫连。还捎带手的,把许粟心心念念的军乐队组建了起来。
算下来,光是师部的直属部队,整编下来,也达到了1600人。
禅达城外的山神庙营地已经容纳不下更多人了,许粟只能把战斗部队向禅达的各个乡村疏散,建立了一个个小营地。
接着组建的就是战斗部队。
滇缅游击纵队下辖三个团,是个标准的国军师。
团级加强了一个60毫米迫击炮连。
营级加强了一个重机枪连。
排里加强了一个掷弹筒班。
一个团满编2000人,三个团总共6000人。
加上全纵队的行政人员,和配备的民夫,全纵队达到了一万多人。
如果光看人数,许粟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和日军一个丙种师团作战了。要是看火力,虽然还是不如日军一个师团,但围歼日军一个联队已经没有问题了。
但是,打仗又不是比数字,关键还要看部队。
许粟手上算上缅甸战场送回来的伤员,老兵一共才530多人,洒在一个师里,跟在海里撒了把盐没什么区别。
没了老兵充当基层军官,许粟已经明显感到,自己对部队的掌控力明显下降了。
部队基层的事情,他开始慢慢失去消息。一些事情,马阳和楚文没有通知他就办了。
幸好他还掌控着一团,不然要是有个愣头青拉上一个营提刀上洛,许粟可能当场就噶了。
现在他骑着马带着龙文章天天下部队,到各个营地转悠,查看部队情况,和各个新上任的营连长聊天。
一来和各级长官混个脸熟,二来也是查看部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