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后勤线(1 / 2)

一块大洋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要看问谁。

要是问沦陷区的流民,那就是一条人命。

要是问国统区的农民,那是一年的收入。

要是问根据地的群众,那也是难得之物。

可要是问许粟,一个大洋就是一分钟。

现在东枝的阵地上,一分钟就要打出一千发子弹,按照曼德勒城里军饷官的要价,就是这个价格。

更不要说,重火力的机枪子弹,迫击炮弹以及至关重要的手榴弹。

这些弹药更加费钱。

部队还要吃饭,伤员还要医治,指挥部的运转要各类器材等等,算下来,许粟每天花费的钱财已经涨到了5000大洋。

你还不要嫌多,这还是收着点花了。

许粟每月可以领到的军费是十万大洋,看起来很多,其实根本就不够花。

国军实施的是包饷制,许粟的这十万大洋,包含着他的团一个月的军饷、粮食、弹药、衣物、勤务、医疗补助、战务、兵站补助等等一切费用,多了不用退,少了不给补。反正钱发给你了,到了战场上,第6团就要当做一个团用。

这还要全靠系统buff,不然,连这点钱都拨不下来。

许粟现在是算在中央军里,虽然不是嫡系,但编制上是正规军了。不像以前在杂牌军中按照民团发工资。

其次是他现在算在远征军里,编制上又加了一等。

至少在军政部的册子上,是说有出国补助的。只不过从来没人领到过罢了。

最后,系统认死理。按照27年的标准发放军费,发的是大洋,不是法币。

要是法币,十万块现在全团连盐都买不起。

许粟的军费在三重加持下,还是准时发放,才能和鬼子打得起硬仗,不然怕是碰一碰就散了。

也就是有重金养着,而且许粟从不克扣,

但即便如此,他的后勤线已经岌岌可危了。

要麻一把将空弹药箱踢到了一边,免得碍手碍脚。

鬼子这几天连续增兵,对东枝的攻势大大加强。光是今天一天,城西高地就打退鬼子五轮冲锋了。

要麻的重机枪暗堡里现在闷热的要命。刚才战斗激烈,冷却枪管的水蒸气没来得及处理,聚在暗堡里热的要命。

要麻随手指了一个弹药手:“快去拿两箱弹药,没子弹了。”

弹药手听了,披上衣服往外走去。

弹药囤积的地点不在暗堡周围,不然敌人一颗炮弹下来,岂不是炸上天了。

弹药手到了囤积点,向守卫的宪兵说明了情况。

宪兵在册子上记了一笔,取了两箱重机枪子弹给他。

许粟规定的,弹药使用一概要记录。

战斗中,方便统计补给。

战斗完毕后,如果人还活着,他要结合这些册子估计各个重机枪班的战斗力,而且要对比战斗情况进一步完善后勤体系。

“正好,后勤连的人上来了。”宪兵指了指弹药手身后:“你正好把你们的饭带回去。”

带队的后勤班长是个独臂的老兵,他挑着伙食挑子,沿着交通沟大步走来。看起来,居然比身后的年轻人都精神。

“张班长。”弹药手笑着迎上去:“今天吃什么呀?”

说实话,在战壕里,唯一能让人感到安慰的,就是一口好吃的了。

“大米饭,鸡蛋炒白菜,一个罐头汤。”

“好东西啊。”弹药手高兴地把自己班的饭菜接了过来:“我在家乡,二十年没吃过一个荤菜,只在给地主干活的时候闻过味。”

宪兵在一旁说道:“吃了许团长的饭,记得要好好打鬼子,不要偷奸耍滑。”

“那是当然,只是不知道我的军饷寄回家了没?”

宪兵鄙视地看了他一眼:“咱们许团长,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说给你邮回去,肯定就邮回去了。人家还贪你那几个子。”

“赶紧回阵地,不要聚在一起,让鬼子看出来。”

把弹药手打发回去,宪兵将记录弹药消耗的册子交给后勤班长:“这个囤积点的弹药快用光了,你们记得再送一批上来。”

后勤班长对着册子核对一下数量,随后收在怀里:“一会儿就给你送上来。”

后勤班长沿着交通沟将各班的饭菜一一送了上去。

对于已经不用吃饭的,他也一一做了记录,这是要和营里上报的伤亡单子要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