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左右左,走齐点。”
新编第六团最本质的字就在字面上,就是新。
新兵操练第一件事,就是练习队列。这倒不是为了让他们走的整齐,而是要让他们学会服从命令。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口令中,新兵们认清了自己的长官,记住了以后在战场上必须服从的口音。
溃兵们更是必须操练。他们连打败仗,虽然积累了经验,但也没了心气。必须经过严格的纪律训练,才能重新投入战场。
原先剧中,这些人只训练了二十天,后来时间还缩短了。结果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这些人一上战场就露馅了,被鬼子压着打。
云南地处南方,气候温暖,但秋风一吹,还是感觉很冷的。
幸好,已经挂上少校军衔的马阳情绪高涨,和自己刚刚被提拔为连排长的老部下在校场鞭子挥的飞起,省去了许粟的辛苦。
这样一来,作为团长的许粟就可以沏上壶高沫,坐在营房里想点真正重要的事。
“参谋长,把伙食采购单拿过来。”
林译到来后,许粟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参谋部。当然了,团级部队只能说是参谋处,就是林译带着五个人组建起来的办事处。
国军是一支封建军队,参谋是不掌管兵权的,他们只是依附在许粟身上的幕僚罢了。正适合林译这种人任职。
平日里,他们就负责团里各项文书的传达,后勤物资的采购和储备等等杂务。战时,他们就会把各部的信息汇总上报,标注作战地图,规划行军路线。
林译作为一名军官训练团出来的能得到绩学奖章的高材生,干这些事即使没有经验,也至少知道个流程,省下了许粟亲力亲为的麻烦。
林译很快将单子拿了过来,他立正站好,头一甩,一个敬礼,额头上的那缕呆毛一下飞到耳旁了:“报告团长,伙食采购单送到。”
许粟一看,这单子不仅有一份文字版的报告,还列了一张数字表格。
“好。”许粟翻着报告连连称赞:“你干得不错。”
林译被夸了几句。高兴的脸都红了,敬礼用力太猛,胸前的奖章都快飞起来了。
一个兵,培养战斗力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精良的武器?优秀的组织?细致的思想工作?
都不是,是吃饭。
一个人,一天能吃几碗饭,直接决定了他体格是否强壮,决定着他能不能扛起枪。
许粟的军事经验九成来自战场实践,剩下一成来自后世在知乎上吹逼的经历。
战场实践让他活了下来。吹逼知识让他掌握了这支部队。
就比如这样一句话。好的炊事班相当于半个指导员。
这话不是说,炊事班可以做指导员的工作,而是说吃饭是个政治问题。
许粟的团里饭菜分为三个等级,就是权力的分级。
第一级是许粟和他的警卫排三十人。许粟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平时的伙食标准就是一荤一素,还要是炒菜,主食是白面馒头。打了败仗逃跑时,也尽量保证他们每天吃饱。他们就是许粟的最后的保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