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锦堂藏玉 > 第248章 朝议·砥柱

第248章 朝议·砥柱(1 / 2)

五日。

乾元殿的门闭了五日,像把整个皇城的气都关在了里头。

茶肆里的流言像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喘不过气:有人说陛下在宗庙受了邪,胎气动得厉害,连御医都进进出出;有人说新帝强行吞了星瘴,现在连站都站不稳;更有穿亲王蟒袍的人,借着探望之名,在宗室府里串了好几趟门 —— 康王的马车从汝南王府出来时,车帘没拉紧,有人瞥见他手里攥着张纸,上面写着 “辅政议会” 四个字,墨痕还没干。

第六日黎明,晨钟撞了三下,宫门洞开时,连风都似顿了顿。

宣政殿的金砖还沾着晨露的凉,百官刚列好队,就听见殿外传来 “叮” 的一声 —— 是帝冕垂旒的玉珠相击,轻得很,却像敲在每个人心上。

沈静姝走了进来。

玄色帝袍上的星纹泛着淡光,是她体内星寰法则在流转,连衣摆扫过丹墀的风,都带着点星辰的稳;星寰帝冕戴得端正,垂旒的玉珠没晃,只在她抬头时,微微动了下,挡住了她额角尚未完全消退的苍白。她走到御座前,转身坐下,动作慢却稳,指尖刚碰到扶手的螭龙纹,整个宣政殿的气就定了 —— 之前交头接耳的声像被掐断的线,连呼吸都轻了。

她的眸里藏着深了些的星辉,不再是之前的锐,而是沉的、稳的,扫过谁,谁就下意识低头:落在康王蟒袍的金扣上,那扣子反射的晨光都似暗了暗;落在户部尚书攥着的奏本上,纸页的褶皱都似平了些;连最前排的小官,都能感觉到那目光里裹着的力,像层软却韧的网,把所有躁动都兜住了。

“朕偶感不适,静养数日,劳诸位挂心了。” 她开口,声音没带力气,却像块磐石压在殿里,连殿外的风都没敢吹进来,“今日朝会,先议北地赈灾。”

先前跳得最欢的御史,此刻把玉笏攥得更紧,连头都没敢抬;宗室列里,有人悄悄摸了摸朝珠,指尖发颤 —— 这新帝的气,比闭关前更沉了,沉得让人不敢乱晃。

“陛下圣体安康,乃万民之幸!” 众臣齐声应和,声音里的虚实在明眼人听来,差得老远。

例行政务奏报开始,墨香混着官员们的汗味,还有殿外飘进来的梅香,杂在一起,透着点紧绷。直到户部尚书出列,捧着奏本的手都在抖:“陛下,北地寒潮又烈了,昨日有流民冻毙在驿站外…… 之前拨付的内帑已用去大半,赈灾粮还差三成,恳请陛下示下,是否…… 是否再从内帑调拨?”

话落,殿内静了 —— 谁都知道,这是把难题又抛回给了沈静姝。

就在这时,康王缓步出列。他的蟒袍熨得平平整整,连腰带的玉扣都擦得发亮,脸上堆着忧色,手指却在袖中轻轻捻着:“陛下,北地苦寒,臣等心系黎庶,夜不能寐。然国库空虚,陛下内帑虽厚,终究是陛下私产,总不能一直用陛下的钱填窟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星阁列席的青木长老,语气更 “恳切” 了:“臣闻星阁传承万载,库里藏着不少星辰精粹、玄妙星术,若能拿出来改善民生、抵天灾,岂不是造福苍生?陛下是星寰帝,与星阁最是亲近,下道旨,星阁想必不会推辞 —— 毕竟,苍生为重,不是吗?”

这番话,裹着 “忧国” 的皮,藏着两把刀:一把砍向星阁 —— 若星阁应了,超然地位就没了,资源还会被宗室掺手;若星阁不应,就扣上 “罔顾苍生” 的帽子,离间它和沈静姝的关系。另一把则逼沈静姝 —— 要么让星阁低头,要么承认自己没本事,只能靠内帑撑着。

不少官员的眼亮了,有人悄悄看向青木长老,等着看星阁的反应。

沈静姝没说话,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点了下 —— 一道极淡的星力波纹漫开,绕着殿柱转了圈,连宣纸上的墨字都似稳了些。她看向青木长老,语气平淡:“青木长老,康王所言,星阁怎么看?”

青木长老须发皆白,走出来时,袖中的手轻轻按在腰间的星钥上 —— 那是星阁长老的信物,碰一下,就能稳住气息。他先对沈静姝躬身,而后转向康王,声音不高却清晰:“康王殿下心系黎民,星阁佩服。但星阁的库藏,不是金银能比的 —— 有的是先贤留下的星辰封印,动了就会漏邪祟;有的是功法典籍,得有星脉资质才能学,强行教,只会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