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锦堂藏玉 > 第50章 梅络隐,往事踪

第50章 梅络隐,往事踪(1 / 2)

天色在沈静姝惊魂未定的等待里,如同被墨汁晕染的宣纸缓缓褪色,从沉黯得能掐出水的墨蓝,一点点揉进灰白的晨光。窗棂上凝结的寒霜,映着这熹微的光亮,化作一片朦胧的冷白,恰似她此刻的心绪 —— 既透着刺骨的冰凉,又裹着剪不断的模糊。听竹轩里那场短暂却足以噬心的对峙,黑衣人如风般来去的诡秘身影,还有母亲信笺上那字字泣血的绝笔,如同被施了魔咒的走马灯,在她脑海中反复盘旋、冲撞,搅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连带着后颈的筋络都绷得发紧。

那黑衣人到底是谁?是暗藏杀机的敌人,还是隐于暗处的盟友?他深夜潜入这荒寂的听竹轩,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那用油布紧紧包裹的物件,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更让她费解的是,明明已经发现了她的踪迹,为何偏偏选择悄然退走,留下这满肚子的疑团?无数个问号沉甸甸地压在心口,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堵得她连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滞涩,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在吞咽细小的沙砾。

然而,比起那身份成谜的黑衣人,怀中那封还带着体温却又透着寒意的信笺,以及那枚棱角分明的铜钥匙,更像两根细针,时时刺着她的心,让她心潮翻涌,片刻不得平静。

“此恨绵绵,唯寄寒梅。若吾儿得见,勿怨勿寻,唯愿平安。”

母亲…… 她当年究竟怀着怎样蚀骨的 “恨”,才会写下这样悲戚的字句?又为何要留下 “勿怨勿寻” 的遗言?在那步步惊心、人命如草芥的侯府里,这 “平安” 二字,轻飘飘的,却又重如千钧,苍白得像一戳就破的泡影,沉重得让她几乎喘不过气。那木匣里干枯的梅花瓣,是她对那段无望爱情的无声祭奠,还是藏着某种不能言说的隐秘寄托?

沈静姝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把铜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像一股冷静的溪流,让她混乱如麻的思绪稍稍凝聚。钥匙已经用过了,听竹轩的箱子也被她打开,母亲明面上留下的东西,似乎都已被她寻到。可心底那股莫名的直觉却在叫嚣 —— 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母亲那般聪慧、隐忍,又历经风雨的女子,若是真的想留下什么重要信息,怎会只留下一箱旧衣、一匣干花,还有一首满是憾恨的诗句?这太不合常理,也太轻描淡写了。

一定还有什么,是她漏掉的。

她重新拿出那个装着干梅花瓣的木匣,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花瓣全部倒在榻上铺着的软布上。花瓣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嫣红,只剩下暗沉的褐色,质地也因年代久远而变得脆弱不堪,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可即便如此,它们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凑近鼻尖细嗅,还能闻到一丝极其微弱的、若有似无的冷香,那是属于梅花独有的、清冷而坚韧的气息。

她一寸寸地检查着木匣的内部,指尖拂过樟木特有的纹理,仔细摸索着每一个角落。匣子是普通的樟木所制,打磨得还算光滑,却并无任何夹层或暗格的痕迹。她又拿起那方包裹木匣的锦帕,料子只是寻常的杭绸,上面绣着简单的缠枝花纹,针脚虽整齐,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看不出半点异样。

目光再次落回到那些干枯的梅花瓣上,沈静姝的眉头拧得更紧了。母亲特意将这些花瓣珍藏这么多年,真的只是为了寄托那份无处安放的哀思吗?她信笺里特意强调 “唯寄寒梅”,这 “唯” 字,会不会另有深意?

沈静姝拈起一片花瓣,对着窗外渐渐明亮的天光仔细观看。花瓣薄如蝉翼,脉络清晰可见,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陈旧的光泽…… 忽然,她的指尖触碰到花瓣背面一处极细微的凸起,那触感不同于花瓣自然的脉络,带着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

她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连忙将其他花瓣也一一拿起,凑到眼前,对着光线仔细查看。果然!几乎每一片花瓣的背面,都用极细的、近乎透明的丝线,绣着一个个微小得如同针尖般的符号!那符号并非寻常的文字,而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类似古老图腾或神秘暗号的标记,线条纤细却连贯,显然是有人刻意绣上去的。

若非她心思缜密,又恰好得了母亲 “唯寄寒梅” 的提示,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些梅花瓣上,绝对无法发现这隐藏在花瓣背后的秘密!这太精妙,也太隐蔽了。

母亲果然留下了更隐秘的信息!这些绣在梅花瓣上的符号,一定代表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她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深吸一口气,将所有花瓣按照刚才倒出的顺序,小心翼翼地排列在软布上。符号实在太小了,需要眯起眼睛,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勉强辨认。她努力回忆着前世所学的各种密码、符号知识,从最简单的摩尔斯电码,到复杂的古代暗号,一一在脑海中比对,试图找出这些符号背后的规律。

可这些符号似乎只是由简单的点、线、圆圈组成,组合方式却千奇百怪。有些像夜空中散落的星象,有些像肆意生长的抽象草木,还有些像是随意勾勒的几何图形…… 她尝试着将它们与常见的密码表对应,翻来覆去研究了许久,却依旧一无所获,那些符号依旧像一团看不懂的天书。

难道是需要特定的解码方式?还是说,这些符号本身并不代表文字,而是指向某些具体的事物或地点?

她蹙眉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榻沿,目光无意间扫过窗外那株只剩下零星残朵的老梅。枝头的梅花在寒风中微微颤动,像在诉说着什么。就在这一瞬间,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 母亲留下的地图上,被朱砂圈出的 “榆钱旧邸”,还有她刚刚去过的听竹轩…… 这些似乎都与地点有关。那么这些符号,会不会也是一种指示方位或地点的暗号?

她立刻来了精神,仔细比对花瓣上的符号和记忆中母亲地图上的标记。地图绘制得十分精细,山川、河流、房屋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晰可见,可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见到与花瓣符号完全一致的标记。或许…… 这些符号指向的,是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更隐秘的所在?

又或者,解码的关键,就藏在母亲信笺的那首诗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张籍的《节妇吟》,她曾在书中读过。这首诗本是表达女子对已有婚约的坚守,以及对后来相遇之人的遗憾与婉拒。可母亲在那样的处境下引用此诗,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境吗?还是说,诗中的某些字词,藏着解开符号秘密的钥匙?

“明珠”、“日月”、“未嫁时”…… 这些词,会不会与那些奇怪的符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