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正说话间,外间响起急促叩门声。贾政不耐烦地唤人进来,只见一名仆役匆匆入内禀报:老爷,刚传来消息,颜公子经忠顺王举荐,已入太医院任医士之职。

贾政闻言一怔,怒气顿消:此话当真?可曾听错?

千真万确,此事发生在国子监门前,众多人都亲眼所见。

贾政微微颔首:知道了。你去颜哥儿住处传话,让他得空来见我。待仆役退下,贾政转怒为喜,对众门客笑道:颜哥儿虽学问不精,但能得忠顺王赏识进入太医院,总算没白费这些年的功夫。虽不能为官从军,做个太医也是条好出路。眼下虽是小小医士,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御医。

几位门客面露尴尬。他们原以为贾颜既受百官排挤,又已分府别居,这才敢出言指摘。谁知他竟得忠顺王青睐,入了太医院。在京城谁不知太医背后站着皇家?如今贾颜有了这层身份,贾政即便再不满意这个儿子,此刻也难掩欣喜。

门客们连忙转圜:颜公子虽文采稍逊,但医术竟如此精湛,实在出人意料。

太医院前途无量,府上日后求医问药也方便许多。

政老爷真是教子有方啊!

这番奉承让贾政面色渐霁。他谦和地说道:诸位过誉了。颜哥儿能进太医院,也是意外之喜。他既有了正经前程,我这做父亲的也算尽到责任了。

即便他进了太医院,终究还是我的儿子。

就算他现在有了官职,见了我照样得喊一声父亲。

做错事就该受罚,既然敢歪曲圣贤经典,就必须严惩不贷。

待他今日过来,请诸位先生作个见证。我定要他给个明白交代,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休怪我家法伺候。

贾颜这番惊世骇俗的举动,不仅惊动了贾政,消息更是不胫而走。同在荣国府的贾赦与王夫人自然也听闻此事。

昨日贾颜在国子监那番离经叛道的言论,已将他对论语的曲解传遍京城。只是贾家消息闭塞,直至今日才陆续得知。而早已知情的王夫人,却故意按下不表——毕竟此事本就是她暗中推动。

当贾宝玉再度提起贾颜之事时,王夫人故作痛心道:原以为他是个懂事的,谁知离了荣国府竟这般荒唐。先前见他改过自新,我才特意为他谋了个国子监的名额。

岂料他入了国子监,反倒与天下读书人为敌。我这个做嫡母的,总不能坐视不管。

这样吧,派人盯着些,等他回府就叫他来见我。

贾政打算训斥贾颜,王夫人却惦记着他的产业。如今贾颜名声尽毁,加上昨日挥霍无度的举动,败家子的名号已然坐实。在名声方面,贾宝玉已无需再与他比较,王夫人自是暗自欣喜。

宝玉啊,你可不能学颜哥儿那样糟蹋圣贤书。你定要好生用功,将来考取功名,也好给为娘争口气。

贾宝玉匆匆赶来禀报,本就是要彰显自己比贾颜强上百倍。见目的达成,便想开溜。至于科举功名,他压根不屑一顾——放着好好的富贵闲人不做,何必去那污浊官场打滚?

但碍于母亲期望,只得敷衍道:母亲放心,孩儿定当勤学苦读。

恰在此时,贾政正欲与王夫人商议贾颜之事。刚进门就听见贾宝玉信誓旦旦说要发奋读书,顿时老怀大慰。毕竟贾宝玉是他的嫡子,自然寄予厚望。

于是欣然道:宝玉知道用功就好。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今年不妨下场试试。若能考个童生,及冠之前或可中举。

不过究竟有无真才实学,为父还要考校。既然你说在勤学,且说说近来都读了哪些书?

贾宝玉万没料到随口一言竟被父亲听去,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素来厌恶读书,即便在学堂也是终日嬉戏,何曾认真读过什么圣贤书?

贾宝玉对四书五经最为厌烦,偏偏贾政考校功课总绕不开这些典籍。

他回忆着贾代儒近日讲授的内容,垂首答道:回父亲,现下正学到《中庸》。

甚好。贾政捋须道,那你且说说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是何意?

贾宝玉顿觉脑中一片混沌。这话似曾相识,却又记不真切。既是《中庸》里的句子,想必不会太难。他原想胡乱搪塞,抬眼却撞上父亲灼灼目光,只得硬着头皮道:

回父亲,此话是说《中庸》乃好书,百姓若能读懂,也该勤加研习。

话音未落,贾政已一掌掴在他脸上,怒喝道:孽障!我怎会生出你这等蠢物?你二哥曲解经典被斥为异端,那是他自幼荒废学业。可你呢?我为你延请名师,日日督促,竟学成这般模样!连这般浅显的句子都解不通,还妄想科举及第?怕是连童生试都过不了!

贾政越说越怒,指着门外喝道:来人!取家法来!今日定要好生教训这畜生!

随侍小厮早已熟门熟路,转眼便搬来条凳,奉上藤鞭。王夫人这才惊醒,一把搂住贾宝玉:纵使答错,好好教导便是,何至于动手?

贾宝玉深知在父亲面前摔玉无用,索性钻进母亲怀里嚎啕:母亲救命!父亲要 我了!

宝玉莫怕,王夫人抚着他后背,抬头怒视贾政,你心里不痛快,拿儿子撒气也要寻个由头。那贾颜算什么东西,也配与宝玉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