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若存疑,大可亲自询问他或其身边人,看是否照此施行?”
“我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字虚妄。”
听闻这番所谓秘方,莫说忠顺王,连贾母亦觉匪夷所思。贾赦所述三味药材相配,怎会有如此神效?贾府这等门第,年年服食的人参、灵芝、何首乌不计其数,纵是百年珍品同用,也未见这般奇效。
贾母蹙眉质疑:“你当真确信?王爷当面,若有虚言恐祸及全家,须得想清楚再说。”
“母亲竟也不信我?孩儿所言字字真切!”贾赦急得面红耳赤。
此时忠顺王捻须沉吟:“或许确有其事。此方单独效力未必惊人,但既与铁布衫同修,恐是专为外功淬体增力所配。”言罢起身按剑,“此事真伪尚待验证,今日只为确认贾将军所言虚实。若属实,本王自会遣人试炼此法。”
“此刻是你最后坦言之机。”忠顺王目光如炬,“若事后发觉欺瞒,休怪王法无情。”
贾赦慌忙赌咒:“药方之事千真万确,若有虚假,甘受雷霆之诛!”
“姑且信你一回。”忠顺王转向贾母拱手,“老太君,本王先行告退。若此方见效,定来相告。想来府上亦有需用之处。”临行又瞥贾赦一眼,“望贾将军好自为之。”
待忠顺王仪仗远去,贾母长叹挥手:“去吧。”她已看破这所谓秘方,不过是儿子信口编造。忠顺王所言倒提醒了她——此方必得配合铁布衫苦修方显其效。
老太太摩挲着翡翠念珠暗忖:自己年迈体衰,宝玉更是娇贵,哪经得起外功捶打?这秘方便成了鸡肋。
贾赦刚过穿堂游廊,忽被宁国府贾珍拦下。对方开门见山索要秘方,贾赦索性全盘托出。岂料贾珍闻言反倒踌躇——这般虎狼之药,万一补过头岂不断送性命?更别说还要挨打练功。
回府后贾珍眼珠一转,召来几个健仆许以重利:愿试药者,功成赏银百两,若有不测亦给十倍抚恤。果然有三五个亡命之徒应承下来,当夜便响起木棍击打皮肉的闷响。
贾珍不惜耗费府中珍藏的药材,供给众人修炼。忠顺王府同样在筹备类似事宜。
此后数日,登门求取秘方者络绎不绝。贾赦索性命人誊抄数百份置于东跨院门前,专派小厮值守。无论来者何人,均按统一说辞应对——信者自取,疑者请便。
与此同时,城外官道旁。
贾颜完成第一百次赈济流民,系统提示随即浮现:【仗义疏财达百次,开启新阶段特性:每助百人,可获一名死忠之士】
望着车厢内堆积如山的粮袋,贾颜双臂轮转如飞,麻袋划出弧线坠入人群。饥民争抢间,系统计数飞速跃升至二百。虽距万次目标尚远,他却胸有成竹:散财之道,重在持久。
正欲寻觅新得的死忠,系统却传来隐晦提示:此人已混迹于受惠流民之中,将以暗中相助、传播善名等方式回报,而非直接效忠。
虽不能即刻调用,却可广布恩义于天下。贾颜抚掌而笑,假以时日,这些星火必成燎原之势。
(贾颜见状愈发急切地想要继续施舍钱财。
他望着空荡荡的马车,对众人说道:大伙儿先散开吧,眼下粮袋已空,待我回城再采买些来,诸位稍候片刻。
听闻他要进城购粮,人群立即分开一条通道。刚进城门,贾颜便撞见王仁一行,当即上前道:贤弟也瞧见了,我既已许诺赈济灾民,奈何囊中羞涩,可否暂借些银两?日后定当奉还。
王仁早等着他开口,闻言笑道:借贷之事好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需要多少尽管开口,只要还得起便成。
实不相瞒,我的银钱都压在木料上了。若届时周转不开,可否以木料抵债?
自无不可。亲兄弟明算账,立个字据便是。若还不上银两,便用你那批贵重木料相抵。王仁眼中闪过精光。
贾颜爽快应道:如此甚好。能还现银自然最好,若实在拮据,便由你去取木料。你先拟好字据,我购完粮食回来画押。
王仁假意沉吟:非是为兄计较,总要留个凭证。若能按期偿还,本息照付;若逾期未还,须以三倍价值的木料抵偿,可好?
一言为定!银两多多益善。
既要多借,我一人之力怕是不足。王仁转身招呼同伴,诸位都凑些银两,帮贾兄解这燃眉之急。
众人早有准备,这个掏出二百两,那个取出三百两,转眼便凑足三千两交予贾颜。
贾颜揣着银票匆匆离去。不多时,他驾着装满粮袋的马车归来,后面还跟着数辆粮车。
你们把车停在城门内候着,待我散完这车粮食就来换车。他嘱咐随从,今日定要将这些银钱都化作米粮,救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