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那诡谲的镜花泉,林凡心中对佛门的手段更多了几分警惕。那无声无息的因果烙印,若非他道心坚定,感知敏锐,又有混沌真火这等可焚万法的神通,恐怕真会着了道,日后行事难免束手束脚。
他不再刻意放缓脚步体悟,而是将遁光提起几分,朝着西牛贺洲更深处的名山大川而去。既然佛门已然留意到他,再于边缘地带徘徊已无意义,不若直入腹地,或许能于那些传承悠久的古仙洞府中,寻得几分机缘,或是关于体内力量、关于那“寂灭尊者”的线索。
如此飞行数日,跨越无数国度与荒原,前方天地灵气骤然变得浓郁而纯净,远非外界可比。抬眸望去,只见地平线尽头,一片巍峨连绵、瑞气千条的山脉映入眼帘。那山势并不险峻逼人,反而透着一股厚重、古朴、包容万物的意韵。山中云雾缭绕,隐约可见琼楼玉宇,仙鹤翔集,灵猿献果,一派仙家盛景。
山门处,一方巨碑矗立,上书三个道韵天成的大字——万寿山!
“万寿山……五庄观……”林凡目光一凝,心中了然。此地乃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的道场!这位大仙乃是与三清同辈的先天神只,法力无边,更执掌先天灵根人参果树,地位超然,便是天庭与佛门,也要给其几分颜面。
“没想到竟行至此处。”林凡心中微动。镇元子乃有道真仙,性情高洁,不涉纷争,或许是个可以交流论道之人。而且,人参果树乃土木之精华,其所结的人参果,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其中蕴含的生机与道韵,或许对他稳固玄黄之体、调和体内异力有所裨益。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收敛了周身过于凌厉的气息,化作一道清光,落于万寿山山门之前。
守门的乃是两个粉雕玉琢的童子,一名清风,一名明月。见有客至,且气息深湛,不敢怠慢,上前稽首问道:“不知仙长从何而来?驾临万寿山,所为何事?”
林凡还礼道:“散修林凡,游历至此,久闻镇元大仙威名,心生仰慕,特来拜会,欲求一见,请教道法。”
清风明月对视一眼,清风道:“原来是大仙驾临(他们看不透林凡修为,故尊称)。只是我家师父近日正在闭关静修,恐不便见客。”
林凡闻言,略感遗憾,却也不强求,正欲告辞,忽听山中传来一个温和而浩大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山林,润物无声:
“贵客远来,岂能怠慢。清风明月,请林道友入观奉茶。”
正是镇元大仙的声音!
清风明月连忙躬身称是,对林凡态度更加恭敬:“林仙长,请随我等入观。”
林凡心中微喜,道一声“有劳”,便随着二童子,步入万寿山。
一入山中,只觉周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此地的灵气不仅浓郁,更带着一种独特的“地脉”生机,厚重而温和,滋养万物。沿途奇花异草遍地,灵泉叮咚,珍禽异兽遇人不惊,反而好奇张望,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与外界的纷争杀伐截然不同。
行至山腰,一座古朴自然的道观呈现眼前,并无金碧辉煌,唯有青瓦白墙,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匾额上书“五庄观”三字,道韵流转。
进入观中,正殿之内,一位身穿乾坤道袍、头戴紫金冠、面容古朴、三缕长髯飘洒胸前的中年道人,正含笑立于殿中。他气息渊深似海,与整座万寿山地脉相连,仿佛他便是这方天地的主宰,正是地仙之祖——镇元子!
“晚辈林凡,拜见镇元大仙。”林凡上前,执晚辈之礼。面对这等与世同君的存在,必要的尊重不可或缺。
镇元子拂尘轻扫,一股柔和之力将林凡托起,笑道:“林道友不必多礼。道友之名,近来可是响彻洪荒,今日得见,果然英姿不凡,道基雄厚,异数,异数啊。”
他目光温润,落在林凡身上,仿佛能洞彻其本源,看到了那混沌魔躯、暗金真火以及那新生的玄黄之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却并无贪婪或敌意,只有纯粹的好奇与欣赏。
“大仙谬赞了,晚辈些许微名,不足挂齿。倒是大仙这万寿山,真乃洞天福地,道法自然,令晚辈心折。”林凡真诚道。
双方分宾主落座,清风明月奉上香茗,那茶叶翠绿,在杯中舒展,竟隐隐形成小小的灵芝模样,茶香沁人心脾,蕴含精纯灵气。
镇元子抚须笑道:“山野之地,无非是占了先天的一点便利罢了。倒是观林道友周身道韵,混沌为基,真火护道,更兼有一丝玄黄母气初生,走的乃是包罗万象、自成一道的路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一眼便点出了林凡道途的关键,这份眼力,让林凡心中凛然。
“大仙法眼如炬。”林凡坦然承认,“晚辈确在摸索自身之道,然前路漫漫,多有困惑。今日有幸得见大仙,正欲请教。”
“哦?道友有何困惑,但讲无妨。”镇元子显得很是随和。
林凡略一沉吟,问道:“晚辈曾闻,道法自然。然天地有劫,众生争渡,杀伐不断。若欲行守护之事,难免沾染因果,动辄破灭。这‘自然’与‘守护’,‘破灭’与‘新生’,其间平衡,该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