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88章 苏澈获“联合国文化大使”!国际认可

第188章 苏澈获“联合国文化大使”!国际认可(1 / 2)

巴黎塞纳河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在大理石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层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里,陈列着来自全球的文化瑰宝——中国的青瓷、埃及的纸莎草、印度的纱丽,而今天,这里多了一抹特殊的“中国印记”:瓷坊老师傅烧制的“文化交融”主题青瓷摆件(绘有《三国》战船与《红楼》黛玉,背景是联合国总部轮廓),正静静地摆在展厅c位,等待着一场见证历史的颁奖仪式。

上午10点,“联合国文化大使”授予仪式正式开始。会场内,各国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全球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济济一堂——中国文旅部部长、广电总局副局长专程到场;瓷坊老师傅穿着藏青色唐装,手里捧着为仪式定制的“联合国文化大使”青瓷徽章;老周坐着轮椅,由儿子推着,胸前别着《生命的价签》《少年的你》双料纪念章;陆阳、陈舟等原创联盟成员也到场见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自豪。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走上讲台,用中英双语念出获奖名单时,会场瞬间安静下来:“今天,我们将‘联合国文化大使’称号授予一位来自蓝星华国的创作者——他用影视、动漫、音乐、游戏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用非遗融合与原创坚守保护文化多样性,他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的厚重与鲜活,也让不同文明在互鉴中共同成长。他就是——苏澈!”

掌声雷动中,苏澈穿着一身深灰色中山装,袖口依旧别着那枚标志性的青花瓷纽扣(纹样是《青花瓷》歌词“天青色等烟雨”的写意版),稳步走上领奖台。阿祖莱总干事亲手将镀金的“联合国文化大使”徽章别在他胸前,徽章上刻着“文化多样性·文明互鉴”的字样,背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logo。“苏澈先生,你的作品证明,文化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相连的大陆。”阿祖莱总干事握着他的手,语气真诚,“《三国》让全球观众读懂东方史诗,《红楼》让世界爱上中式美学,《生命的价签》让不同国家的人共情普通人的悲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颁奖词:一场跨越文明的“文化答卷”

阿祖莱总干事宣读的颁奖词,不仅是对苏澈个人的表彰,更是对他多年来“以文娱载道”实践的高度概括,每一句话都对应着他深耕文化领域的关键足迹:

“你以‘原创’为笔,打破行业困局——拒绝资本对文化的绑架,成立原创联盟守护创作者尊严,让《少年的你》这样的现实题材破土而出,让陆阳这样的新人导演崭露头角,为蓝星华国文娱行业注入‘内容为王’的清流;你以‘非遗’为根,激活文化生命力——将剪纸、皮影、青瓷、苏绣融入影视、动漫、舞台剧,让《红楼》的大观园里飘着剪纸花瓣,让《三国》的古战场上立着青瓷战船,让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你以‘Ip’为桥,推动跨文化交流——《三国》续集全球票房破25亿,《红楼》动漫海外播放量破亿,《歌手》综艺成为全球收视冠军,你让中华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走进海外观众生活的‘情感符号’;你以‘坚守’为盾,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好莱坞合作时拒绝篡改三国历史,推动‘文化Ip出海计划’时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你证明文化交流不是‘同化’,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颁奖词念完,会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来自埃及的文化代表在台下点头称赞:“苏澈的作品让我想起埃及的法老文化,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文化大使’,让年轻一代爱上自己的文明,让世界理解我们的历史。”印度的非遗传承人则举着手机,拍摄会场大屏幕上播放的《红楼》动漫“黛玉葬花”片段,嘴里念叨着“这种东方诗意,和印度的古典舞蹈一样动人”。

获奖感言:从“37块钱”到“文化大使”的初心不变

苏澈握着话筒,目光扫过会场内熟悉的面孔——瓷坊老师傅的笑容、老周的挥手、陆阳的点头,这些陪伴他走过风雨的人,此刻都成了他荣誉里最温暖的注脚。他没有谈“成就”,而是从五年前那个漏雨的出租屋说起:

“五年前,我在江城的出租屋里,用仅剩的37块钱买了一沓稿纸,写下《青花瓷》的第一句歌词。那时候我没想过‘文化大使’,只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瓷文化有多美。今天站在这里,我明白,这份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为文化坚守的人——给烧了一辈子瓷的老师傅,他让青瓷成为连接东方与西方的信物;给分享真实故事的老周,他让现实题材有了打动人心的温度;给跟着我一起拒绝流量、打磨作品的联盟伙伴,我们一起证明,好的文化作品,永远能跨越国界。”

他举起胸前的青花瓷纽扣,语气里满是坚定:“这枚纽扣上的‘天青色’,是我对文化的初心——它提醒我,做文化不是为了‘输出’,而是为了‘分享’;不是为了让别人‘变成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彼此’。就像《红楼》动漫里的黛玉葬花,外国观众可能不懂‘绛珠仙草’的典故,但他们能懂‘失去的难过’;就像《三国》里的官渡之战,他们可能不懂‘汉代军阵’的细节,但他们能懂‘理想与现实的挣扎’——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魅力,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文明互鉴’。”

最后,他看向阿祖莱总干事,许下承诺:“未来,我会继续做‘文化的摆渡人’,带着《诗经》《楚辞》这些更古老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也会带着全球的优秀文化回到中国。我相信,当不同文明的人能坐在一起,为黛玉的眼泪共情,为曹操的无奈叹息,为普通人的坚守感动时,世界会变得更温暖、更多元。”

国际反响:一场“中国文化的全球共鸣”

仪式结束后,苏澈获“联合国文化大使”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专题报道《苏澈:用文娱连接世界的文化使者》,详细介绍他的作品如何推动跨文化交流,特别提到《红楼》动漫“让非遗成为全球青少年的‘文化新宠’”,《三国》与好莱坞的合作“树立了‘尊重文化本源’的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