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仪式后的内部会议上,苏澈没有谈“千亿规模”的目标,而是拿出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他当年在漏雨出租屋里写《青花瓷》时用的本子,扉页上“37块钱买稿纸”的字迹还清晰可见。“我们从不是为了做‘大集团’才走到今天。”苏澈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当年写《青花瓷》,是想让更多人喜欢中国瓷文化;拍《生命的价签》,是想让患者的故事被看见;成立特效公司,是不想让文化细节在海外特效里走样——现在做集团,只是想把这些‘想做的事’,搭成一个更稳的平台。”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团队:负责影视的陈舟,当年跟着他熬夜改《三国》剧本;负责特效的李然,从国产动画团队跳槽来做“中国特效”;负责新人培养的张岚,陪着陆阳跑遍乡村中学调研——这些人,都是从“工作室时期”一路相伴的伙伴。“集团的核心从不是‘板块’,而是‘人’。”苏澈说,“是想拍好故事的导演,想写真实文字的作者,想做好特效的技术人员,还有支持我们的老周、老师傅——没有这些人,就没有今天的澈心。”
会议室外,瓷坊老师傅正带着徒弟给集团总部的青瓷装饰做最后的打磨;老周坐在轮椅上,和陆阳聊着《乡村教师》的筹备进展;林浩则在给新人演员讲“演历史人物要懂文化”的心得——这些画面,和三年前工作室里“几个人挤在小办公室改剧本”的场景,有着同样的温度。
系统提示:第二阶段收官,第三阶段启幕
当天傍晚,苏澈回到办公室,刚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膜就缓缓展开,带着任务阶段性推进的醒目提示:
【“打造蓝星华国文化Ip宇宙”第二阶段任务完成70%!
第二阶段核心成果复盘:
1. 业务生态闭环:完成影视、文学、音乐、游戏、特效、综艺六大板块布局,实现“Ip开发-内容制作-技术支撑-文旅联动”全链路覆盖;
2. 原创影响力:孵化《三国》《少年的你》等15部现象级作品,培养陆阳等20位新人创作者,打破资本垄断,建立“原创优先”行业生态;
3. 国际破圈:作品覆盖全球120国,《歌手》获全球收视冠军,《少年的你》获国际奖项,特效技术获海外合作认可,实现“文化输出+技术自主”双重突破。
解锁第三阶段预热内容:
1. 核心方向:“文化Ip深度开发+全球原创生态共建”,聚焦《诗经》《楚辞》等典籍的“全景式文化开发”,推动“国际原创联盟”落地;
2. 预热权益:解锁“国家级典籍Ip库”(含《诗经》《楚辞》独家考据资源)、“全球文娱人才对接通道”(覆盖20国原创团队),为第三阶段任务储备资源;
3. 待解锁目标:第三阶段任务将围绕“中华文化Ip全球化”“原创生态国际化”展开,完成后可解锁“文明级文化传播”权限。】
光膜消散后,苏澈看着屏幕上“70%”的进度条,又望向窗外——集团大楼的青瓷纹样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广场上还有员工在讨论新综艺的策划,远处的瓷坊依旧亮着灯。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漏雨的夜晚,自己怎么也想不到,37块钱买的稿纸,能写出一个千亿集团的起点;更想不到,“让中国文化被看见”的初心,能聚起这么多人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