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的江城,年味已经漫进每条街巷——超市里的春联堆成小山,小区门口挂起红灯笼,影院外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春节档剧集的预告片,其中最显眼的,是《三国》与《帝王诀》的“对打海报”:左边《三国》的海报上,陈凯饰演的刘备牵着流民孩子的手,背景是赤壁战船;右边《帝王诀》的海报上,顶流林辰穿着镶钻古装,与女主角相拥,文案写着“甜虐帝王恋,春节必追”。
上午10点,春节档剧集预售正式开启。澈心工作室的会议里,所有人都盯着实时刷新的数据屏幕,李薇手里攥着计算器,指尖微微发颤;周明站在窗边,时不时看一眼手机里的影院排片表;苏澈却显得很平静,手里翻着老周发来的“病友群追剧名单”——群里52位病友,全预约了《三国》的超前点播,还约定“大年初一晚上在线同步看,发弹幕讨论”。
“破5000万了!《三国》预售1小时破5000万!”李薇突然大喊,声音里满是激动。屏幕上,《三国》的预售点播收入(单集2元,超前点播前6集)以每秒过万的速度增长,评论区里全是“家庭账号”的留言:“给爸妈和孩子都买了,大年初一一起看”“买了6集,正好春节假期看完”。
反观《帝王诀》,预售数据却显得格外惨淡——同样1小时,点播收入仅3000万,且评论区里大量重复的“支持林辰”“哥哥好帅”,被网友扒出是粉丝“多账号刷票”:“我朋友是林辰粉丝后援会的,说会长让每人至少买3个账号点播,不然就踢群!”
平台数据中心很快给出“去水后”的真实数据:《三国》真实预约用户超800万,其中62%是“家庭绑定账号”;《帝王诀》真实用户仅150万,粉丝占比高达90%,普通观众寥寥无几。数据员在内部群里感叹:“这是我见过最悬殊的春节档预售,品质和流量的差距,肉眼可见。”
消息传到网上,#三国预售1小时破亿#(注:开播前3小时突破1亿)、#帝王诀预售注水# 话题迅速霸占热搜前两位。网友们的调侃和支持,让《三国》的热度再上一层:
- “我家三个账号都买了《三国》,我爸说要边看边给我讲官渡之战的战术,我妈说要学汉代的家常菜做法——这才是春节档该有的样子!”
- “《帝王诀》的粉丝刷票也太明显了吧!评论区全是‘哥哥’,连剧情讨论都没有,谁会看这种没内容的剧啊?”
- “之前鼎盛还发通稿说《三国》必扑,现在脸疼吗?1亿预售 vs 3000万注水数据,这就是品质的底气!”
瓷坊老师傅也凑了热闹,他在社交平台晒出刚烧好的“三国春节观影瓷碗”——碗身上印着“赤壁之战”“桃园结义”的图案,还附赠一张“汉代美食小卡片”(根据《齐民要术》整理的汉代年夜饭食谱),配文:“买《三国》送瓷碗,看剧学历史,吃饭有仪式感!”短短半天,瓷碗就卖出了5000套,不少网友留言“买碗顺便补了《三国》预售,一举两得”。
鼎盛那边彻底慌了。赵凯紧急召开宣发会议,要求“立刻停止刷票,转而攻击《三国》‘节奏慢’‘太严肃’”,还让林辰团队发布“带病录歌”的通稿,试图靠卖惨拉同情。可网友根本不买账:“林辰去年拍《帝王诀》拿了1.2亿片酬,现在卖惨给谁看?”“《三国》的节奏慢是因为尊重历史,总比《帝王诀》魔改强!”
更糟的是,《帝王诀》的“魔改历史”被历史博主扒了个底朝天:剧中出现的“唐代唐三彩”被安在汉代宫殿里,主角穿的“飞鱼服”是明代服饰,甚至有一场“帝王祭天”的戏,用的是清代的礼仪——历史博主调侃:“《帝王诀》应该改名叫《穿越者的帝王恋》,把各朝各代的元素凑齐了,就是没有汉代的样子。”
大年初一当天,江城各大影院的场景更是形成鲜明对比——《三国》的放映厅外,观众排起长队,不少人手里拿着瓷坊的三国瓷碗,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捧着《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而《帝王诀》的放映厅前,稀稀拉拉只有几个粉丝,手里的应援灯牌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格外突兀。
上午10点,首轮放映结束。《三国》的上座率高达90%,放映厅里没有玩手机、聊天的观众,有人在“刘备携民渡江”时悄悄抹泪,有人在“赤壁火攻”时惊叹特效的真实;而《帝王诀》的上座率不足20%,中途有近三分之一的观众离场,某影院经理在朋友圈吐槽:“刚巡场看到《帝王诀》放映厅里,只剩两个粉丝在举灯牌,其他人全走了,屏幕上还在演‘汉代帝王穿飞鱼服谈恋爱’,尴尬得我想找地缝。”
下午2点,多家影院紧急调整排片。江城万达影院率先发布通知:“将《帝王诀》15:00、19:00的两场排片,调整为《三国》专场,已购票观众可无条件退票或换购《三国》影票。”随后,全国超200家影院跟进,《三国》的排片占比从最初的35%飙升至55%,《帝王诀》则从40%暴跌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