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个月内完成《三国》电视剧剧本打磨,要求“史实准确率≥90%”,重点还原汉代政治、军事、民俗细节(如“察举制”“汉代军制”“市井生活”);
2. 组建“历史顾问团”,邀请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参与创作,确保剧中服饰、道具、礼仪完全贴合汉代规制;
3. 电视剧播出后,带动蓝星“汉代历史普及度”提升50%,推动至少3处汉代文化遗址成为“文旅热门地”,形成“影视-历史-文旅”的良性循环。】
【任务奖励:
- 声望值+点(任务完成后发放);
- 解锁“历史Ip矩阵”终极权限:可获取地球《史记》《汉书》等经典史籍的蓝星适配版,支撑后续《楚汉争霸》《汉武帝》等Ip开发;
- 获得“国家文化工程”认证,电视剧将作为“中华文化输出重点项目”,对接海外主流电视台播出。】
系统光膜消散时,工作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李薇激动地抱住张岚,手里的平板差点摔在地上:“全产业链布局!以后咱们从写剧本到做文创,都能对接最优资源了!”张岚翻着刚弹出的“合作方清单”,眼里满是惊叹:“西安影视基地主动提供汉代宫殿实景拍摄地,还有故宫文物修复室愿意帮咱们复刻汉代兵器!”
周明攥着《三国》电视剧构想图,手都在抖:“之前拍短剧时,道具组为了找一片符合史实的甲片,跑遍了半个中国,现在有系统和国家资源支持,咱们能把《三国》拍成真正的‘历史教科书级’电视剧!”陈凯更是当场拍板:“我这就去准备刘备的角色调研,这次要把他‘仁政为民’的细节挖透,比如他在新野时怎么安抚流民,怎么改革赋税,让观众知道,三国不只有打打杀杀,还有民生疾苦。”
最开心的莫过于瓷坊老师傅,他特意扛着一窑“阶段纪念瓷偶”赶来——瓷偶是苏澈站在“影视全产业链”图谱前的模样,底座刻着“第二阶段达成,文化薪火相传”,旁边还点缀着《青花瓷》《三国》《生命的价签》《红楼》的迷你图案。“苏小子,听说要拍《三国》电视剧,我这就开始筹备汉代瓷器道具!”老师傅笑得合不拢嘴,“之前短剧里的错金铜樽,我只烧了3个,这次要烧300个,让剧组每个演员都能用上真材实料的瓷道具!”
老周也从医院发来视频,他坐在病床上,手里捧着《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声音虽然虚弱却满是期待:“苏老师,等电视剧拍好了,我一定要看!之前看短剧时,我孙子就问‘刘备真的会帮老百姓吗’,现在有电视剧,能让孩子更懂历史了!”小宇的病友群更是发来满屏的祝福,有人说“要去当群演,体验汉代士兵的生活”,有人说“看完电视剧,要去西安看汉长安城遗址”。
苏澈走到露台,看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影院的巨幅海报上,《生命的价签》的“生命之光”图案还在闪耀;瓷坊的烟囱飘着淡蓝色的窑烟,老师傅应该在为电视剧的道具瓷偶揉泥;江城大学的方向,或许有学生正在整理《三国》的历史笔记,准备参与电视剧的“历史顾问团”招募。
他想起穿越到蓝星的那个清晨,手里攥着37.5元,在漏雨的出租屋里写下第一句《青花瓷》的歌词;想起拍《三国》短剧时,为了一片甲片的纹样和道具组争论到深夜;想起拍《生命的价签》时,被资本拒绝、被药企威胁,却始终没放弃“为生命发声”的初心。如今,第二阶段的目标达成,系统解锁了全产业链资源,新的任务又指向了更宏大的历史传承——这一路,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是所有坚守真诚、热爱文化的人的共同成果。
“第三阶段,咱们要拍一部能留传下去的《三国》。”苏澈转身对团队说,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不追求流量,不堆砌特效,只把汉代的历史细节、人文精神拍透,让观众看完知道,三国不只是‘桃园结义’‘草船借箭’,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民生疾苦的时代。”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李薇已经开始整理“历史顾问团”的邀请名单,张岚在对接西安影视基地的实景拍摄细节,周明和陈凯则凑在一起,修改《三国》电视剧的初步构想图,在“官渡之战”的章节旁,加了一行小字:“重点还原士兵的口粮构成——汉代军粮以粟米为主,配少量腌肉,需参考居延汉简记载。”
淡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长桌的“阶段成果报告”上,那些冰冷的数据,此刻都有了温度——15.3亿票房的背后,是1.2万名患者的希望;200万册书的背后,是120所学校的历史启蒙;50万条评论的背后,是无数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苏澈知道,第三阶段的任务会比之前更难——要平衡史实与戏剧冲突,要还原海量的历史细节,要带动文旅与历史普及。但看着身边充满干劲的团队,看着系统解锁的全产业链资源,看着远方那些期待的目光,他心里满是踏实。
这不是终点,是文化传承的新起点。从《青花瓷》的音乐启蒙,到《三国》的历史唤醒,从《生命的价签》的现实关怀,到《红楼》的文学填补,再到未来《三国》电视剧的全产业链布局——他要做的,从来不是“文娱封神”,而是做一座桥梁,让蓝星的观众,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能读懂历史的厚重,能在故事里,看见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
工作室的灯光渐渐亮起,团队成员们还在忙着筹备新任务——有人在查汉代的军制资料,有人在联系考古专家,有人在设计电视剧的文创衍生品。窗外的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正在延伸的“文化足迹”,从澈心工作室出发,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