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06章 官方点名表扬!文化牌打响

第106章 官方点名表扬!文化牌打响(1 / 2)

澈心工作室的晨光总带着瓷器的温润感——展示架上,新添的“温酒斩华雄”瓷偶还沾着淡淡的窑火气息,刀鞘的缠绳纹样是瓷坊老师傅按剧中道具1:1复刻的,连“干冰温酒”的釉色效果都做得惟妙惟肖。李薇正对着平板整理《三国》的海外反馈,屏幕上弹出一条微博推送,她的手指猛地顿住,声音瞬间拔高:“苏老师!文化和旅游部发微博了!是关于《三国》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拢过来。只见蓝星华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账号头像下,一条带着金色认证标识的微博格外醒目,标题是《以文娱为桥,唤醒千年历史记忆——评〈三国:桃园篇〉的文化创新》:

“近期,短剧《三国:桃园篇》引发广泛关注。该剧以严谨的历史态度、精良的制作水准,将汉代文物元素、礼仪文化融入剧情:从复刻满城汉墓形制的错金铜樽,到遵循《考工记》记载的鱼鳞甲片,从贴合汉代武官服制的绿袍,到融入编钟、琵琶的传统配乐,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历史的敬畏。

更难得的是,该剧摒弃‘戏说’套路,以‘桃园结义’的信任、‘温酒斩华雄’的豪情,让年轻观众在共情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据统计,开播一周内,‘汉代文物’相关搜索量增长400%,全国多家博物馆推出‘三国文化特展’,实现‘文娱促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以优质内容活化历史资源的模式,值得行业推广。”

微博配图是两张对比图:左边是剧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右边是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环首刀;左边是刘备的曲裾,右边是西安文物局提供的汉代王侯服饰复原图。最后还附上了《三国》的官方播放链接,配文“推荐观看,感受历史之美”。

“官方直接点名表扬!还配了文物对比图!”张岚激动地站起来,手里的《三国》服化道资料掉在桌上都没察觉,“之前咱们对接文物局时,还担心细节不够,现在连文旅部都认可了!”

苏澈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微博评论区——网友们的热情早已刷屏:

- “文旅部认证!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文化输出!之前看《三国》时查了好多汉代文物,现在博物馆都开特展了,准备周末去看!”

- “从道具到剧情,从配乐到演员,《三国》每一步都踩在‘尊重历史’上,文旅部表扬得太对了!对比某些流量剧,高下立判!”

- “海外党骄傲!我把文旅部的微博转给外国朋友,他们都在问哪里能看《三国》,说想了解中国的三国文化!”

更让人惊喜的是,微博发布半小时后,国家文物局官方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内容,配文“感谢《三国》团队对文物复刻的严谨态度,期待未来更多此类优质作品,让文物‘活’在屏幕上”,还附上了《三国》道具组与文物专家的工作合影——照片里,张师傅正拿着长矛与专家讨论重心,苏澈站在一旁记录,背景是满桌的汉代兵器图谱。

当天下午,文旅部工作人员直接联系了澈心工作室,发出正式邀请函:“诚挚邀请苏澈先生参加下周三在京举办的‘传统文化创新座谈会’,与文物专家、文化学者、影视从业者共同探讨‘文娱如何活化历史资源’,您的经验对行业很有借鉴意义。”

邀请函用的是烫金信封,里面还附了座谈会的议程——苏澈被安排在“案例分享”环节,需要结合《三国》的创作经历,谈“细节把控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李薇拿着邀请函,眼眶都红了:“从去年在livehoe唱《青花瓷》,到现在被文旅部邀请去做分享,苏老师,咱们真的做到了!”

苏澈却很平静,他翻出之前道具组修改长矛的手稿,还有李然改编《好汉歌》时的乐谱笔记,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张师傅对道具的较真,是李然对传统乐器的坚持,是顾琛对角色的打磨,更是所有支持原创、尊重历史的观众,才让《三国》被看见。”

座谈会当天,苏澈穿着一身暗纹中山装,衣襟上别着西安文物局送的小雁塔瓷针,手里拿着《三国》的道具细节手册——里面贴满了文物照片、修改草图、演员试装记录,甚至还有张师傅手写的“汉代铜樽烧制笔记”。

会议室里坐满了行业大咖:有从事汉代考古三十年的张启明教授(之前《三国》的历史顾问),有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专家,有深耕传统文化影视的老导演,还有其他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当苏澈展示到“关羽甲片的排列”时,张启明教授忍不住点头:“你们连‘上片压下片’的汉代甲胄规则都还原了,很多专业博物馆的复制品都没做到这么细!”

苏澈的分享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实打实的案例:“为了还原‘温酒斩华雄’的铜樽,我们参考了满城汉墓1:654号错金铜樽,不仅复刻了花纹,还计算了容量——汉代一樽酒约200毫升,刚好够一人饮,道具组甚至用青铜复刻了内胆,确保‘温酒’时的热量传导符合物理规律;李然改编《好汉歌》时,特意去西安碑林博物馆听编钟演奏,录下原声采样,才让配乐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他还提到了原创扶持基金:“我们不仅想拍好《三国》,还想培养更多懂文化、肯踏实创作的新人——比如青年导演林默,正在筹备《我不是药神》,他之前拍的皮影戏短片,就很擅长用传统元素讲现代故事。未来,我们希望能和官方合作,搭建‘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库’,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化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