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 第103章 短剧上线前的预热:悬念拉满

第103章 短剧上线前的预热:悬念拉满(2 / 2)

“可以,但要加一个‘历史小课堂’板块。”苏澈指着策划案,“每个片段后面配一段1分钟的历史解读,比如桃园结义的历史原型,汉代铜樽的用途,让观众看个热闹,也能学点东西。”平台负责人立刻点头:“没问题!我们马上联系历史专家,明天就能上线!”

当天下午,“三国短剧抢先看”专区正式上线,上线两小时访问量破500万,平台紧急加开服务器。专区里的“道具特写”视频最受欢迎——张师傅拿着修改前后的长矛对比,讲解“汉代兵器重心原理”,播放量半天破200万,评论里满是“原来长矛重心这么讲究”“涨知识了,以后看历史剧再也不会只看脸了”。

海外平台也闻风而动。亚马逊pri Video的负责人发来视频会议请求,希望能同步上线预热片段,并配上多语言字幕,“美国和欧洲的观众都在问什么时候能看,我们想借这个热度,提前预热《三国》正剧的海外播出”;英国的“华语文化协会”甚至提出,想在伦敦演唱会现场播放片段,“让海外观众先感受下三国的魅力,为正剧铺路”。

苏澈在会议室里和海外团队沟通时,剪辑室传来好消息——第二个预热片段“三顾茅庐”的初剪版完成了。他走过去,屏幕里是刘备冒雨拜访诸葛亮的画面:青灰色的雨丝落在汉代斗笠上,刘备的曲裾下摆沾了泥点,却依旧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态;诸葛亮的草庐里,案上放着《出师表》的竹简,是文学部按汉代竹简形制复刻的,每一根竹片都经过碳化处理。

“配乐用古筝,”苏澈看着画面说,“要柔一点,体现刘备的‘诚’,和桃园结义的豪气区分开。”李然立刻点头:“我已经写了个初稿,明天就能录。”阿哲也凑过来:“我想加一点古琴的泛音,像雨声落在草庐上的声音。”

这时,淡蓝色的系统光膜悄然展开,金色的文字带着成就感:

【检测到宿主发布“桃园结义”预热片段,24小时播放量破亿,触发“文化预热”爆点,推动《三国》Ip全平台热度提升,触发“传播价值”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跨界破圈,影视崛起”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

- 短剧预热带动《三国》正剧海外预约量增长80%,亚马逊pri Video追加1000万美元宣发预算;

- 解锁“跨文化预热”权限,可联合海外博物馆(如英国V&A博物馆)举办“三国道具特展”,同步播放预热片段;

- 影视平台“短剧专区”成为行业标杆,多家平台效仿推出“文化Ip预热专区”,推动行业内容预热标准化;】

苏澈关掉光膜,抬头看向剪辑室里的众人——李然在调试古筝,阿哲在平板上画编曲框架,剪辑师在调整“三顾茅庐”的雨景特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瓷坊飘起的淡蓝色窑烟,老师傅应该在烧制“三顾茅庐”主题的瓷偶;远处的影视基地,“官渡之战”的布景还在完善,道具组正按他画的图,修改士兵甲胄的蟠螭纹。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琛发来的消息,附了张照片——他穿着刘备的曲裾,站在桃园布景前,手里拿着新修改的铜樽,配文“下一个片段,我已经准备好的”。苏澈笑着回复:“等你的‘三顾茅庐’。”

30秒的片段,像一颗石子投进蓝星的文娱池塘,激起的涟漪远比苏澈预想的更大。他知道,这只是预热的开始,后面还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的片段要放,还有《三国》正剧要拍,还有《我不是药神》的现实题材要推进。但此刻,看着屏幕里漫天飞舞的桃花,听着音箱里悠扬的编钟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的文化Ip,从来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是靠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次情感的共鸣,一点点勾住观众的心——而这,才是最“酷”的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