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系统的新提示(2 / 2)

【“历史经典全库”解锁完成,第二阶段任务新增里程碑:

- 6个月内完成《水浒传》文学创作(需融入宋代武术非遗“太祖长拳”元素);

- 12个月内启动《西游记》影视化筹备(优先与青年导演赵宇合作,其《窑火千年》展现的非遗融合能力符合要求);

- 18个月内发布“文化Ip制作标准白皮书”,推动至少5家头部影视公司采用该标准;】

“赵宇的《窑火千年》刚入围了金鸡百花奖最佳新人导演提名,”张岚立刻翻出资料,“他对传统工艺的还原度极高,让他拍《西游记》的‘景德镇制瓷妖怪’章节,绝对能出彩!”夏沫也兴奋地说:“我可以为《水浒传》写主题曲,融入山东快书的元素,让‘武松打虎’的旋律更有地域特色!”

苏澈看着团队热烈讨论的样子,想起穿越那天在出租屋里的窘迫——那时他连37块5的录音费都要凑,如今却能带着一群人,规划着填补一个世界的历史文娱空白。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瓷坊的老师傅正指挥徒弟搬新瓷偶,那些印着“三国”“红楼”纹样的瓷胚,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对了,周明远会长刚才发来消息,”李薇突然想起什么,举起手机,“协会想联合咱们举办‘历史文化Ip论坛’,邀请博物馆专家、非遗传承人、影视公司代表一起,讨论怎么做好经典改编,还说可以把‘制作标准白皮书’的初稿在论坛上发布,征求意见。”

“太好了!”苏澈点头,“论坛就定在伦敦演唱会之后,刚好借着海外的热度,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标准。另外,文学部先启动《水浒传》的人物小传,重点刻画‘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些经典场景,参考系统给的宋代市井图,把当时的酒肆、兵器、服饰都写细,让读者能‘看见’故事。”

会议结束后,苏澈留在会议室,再次调出“历史经典全库”。他点开《史记》的“荆轲刺秦”章节,系统附带的“燕国匕首形制图”清晰可见,旁边还标注了“可参考河北省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匕首”;再翻到“鸿门宴”,详细的座位排布图、汉代酒器名称(爵、觥、卮)一一列出,甚至注明了“项羽所用的青铜爵高23厘米,重1.5公斤”。

“有了这些,以后做历史Ip再也不用怕细节出错了。”苏澈轻声感慨。这时,淡蓝色的光膜再次闪烁,弹出一条补充提示:

【检测到宿主已解锁“历史经典全库”,触发“文化传承者”专属福利:每月可申请1次“非遗大师对接权限”,可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Ip开发(如邀请苏绣大师设计《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服饰,邀请古琴大师为《水浒传》创作背景音乐)。】

苏澈关掉光膜时,窗外的阳光正好。他拿起手机,给周明远会长回消息:“论坛我们全力支持,还会带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系统修复版节选,让专家们提提意见。”很快,周明远回复:“太好了!之前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还问能不能看看《红楼梦》的完整稿,这下正好!”

走到走廊时,听到文学部传来讨论声——林砚正带着小夏梳理《水浒传》的人物关系,“林冲的妻子张氏,按照宋代士人之妻的服饰标准,应该穿‘褙子’,颜色以浅绿、淡粉为主,不能太鲜艳”;影视部里,张岚在和赵宇视频通话,“《西游记》的‘盘丝洞’场景,想参考苏州缂丝工艺做蜘蛛精的服饰,你觉得可行吗?”

苏澈靠在走廊的栏杆上,看着这一切,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第二阶段的任务比第一阶段更艰巨——要还原历史的细节,要平衡文化与商业,要让海外观众理解东方经典。但看着团队眼里的光,看着瓷坊里不断产出的文化衍生品,看着系统里丰富的历史资源,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一次,要让蓝星的历史文娱,真正绽放出该有的光彩。

远处传来李然练习琵琶的声音,是新改编的《水浒传》主题曲片段,激昂的旋律里带着几分悲壮,像在诉说着那些英雄的故事。苏澈掏出手机,给瓷坊老师傅发了条消息:“需要宋代官窑的烧制资料吗?我这里有系统修复的完整图谱,给您发过去参考。”

很快,老师傅回复了一个激动的表情包,附带一句语音:“太好了!我正愁怎么还原‘柴进庄园’里的瓷瓶,有图谱就能烧得更像了!”

阳光穿过走廊,落在苏澈的手机屏幕上,“历史经典全库”的图标在屏幕上闪着微光。他知道,这只是第二阶段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经典要开发,更多文化要传播,但只要身边有这群志同道合的人,有系统的支持,有粉丝的期待,就没有做不成的事。